关于智驾技术(很多人眼里的自动驾驶),在我的草稿箱里,存了可能有几千字的文案,因为我一直想说,写过N篇,但一直觉得“算了吧”,说了就被打入不思进取的老逼登那一阵营了。但最近可能是因为小米的事情,忽然给了我们这些正常人一个可以发声的、相对友善的机会。
我真实的听到过一些声音,来自真实的车主,比如:
1、如果开了智驾,出了事情,责任当然在车企,不在我。
2、我开车不好,我也不愿意开车,所以我更需要智驾好的车,让它自己开。
...
听到这些话,我有点震惊。但我发现沟通中,他们比我更有道理。比如:为什么车企不负责?如果不好用,国家为什么要推广?好吧,你们有理。
前两天我老婆问我:为什么智驾这个东西还做不到绝对的靠谱,但大家都在吹捧?好像这东西很神一样。我们家的车,有智驾吗?
我说:我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从大局观看,不要说或做和中国汽车事业发展相悖的话和事。从我们小家庭来看,我们不买带智驾的车(这话有点绝对,应该说是智驾不会成为我们买车的必选项)。你平时开车少,也不必去学如何用,用你自己的眼睛、手、脚和脑子,认真开车,就行了。
最后声明,我不反感智驾,就像我作为绝对的汽油脑袋但我也很享受开电车代步。只是,我们要理智,要理智,要理智。
我觉得,驾驶者和智驾的良性关系应该是——在人为的监管下,通过智驾来缓解驾驶的疲劳。十多年前,从刚接触ACC功能开始,我就是这个观点,只是那时候还没有”智驾“这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