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忆往事,述说葛洲坝人和三三O工程的由来故事。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船视察三峡工程坝址。1970年,为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紧缺局面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中央建议先修建葛 三三〇,这仨数字你乍一听可能没啥特别的,但对葛洲坝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根,是他们心头最硬的一块石头。今天是2025年3月30日,毛主席坐船去三峡坝址看现场的整整第56年。这一天在葛洲坝人心里,那就是一种纪念,一种传承,一种说不出口但谁都懂的情感。 话说回来,很多人都知道三峡工程,知道葛洲坝,但你要真问一句:“三三〇这仨字儿,咋来的?”估计还真说不清。其实它背后,是一段硬核又热血的历史。你还别说,毛主席那趟船,真不白坐。 那是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坐船顺着长江一路往上,看到了西陵峡口。他不是随便看看,他是来找未来建三峡水电站的好地方。那时候国家刚冒头搞建设,啥都缺,电更是紧巴巴的。可真要上马三峡那是个大活儿,不是说修就能修,得一步一步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1970年,工业发展搞得热火朝天,可华中一带电还不够用。那会儿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委会一合计,就给中央递了个建议:“咱先修个葛洲坝,缓解用电,也算是给三峡打前站。”这主意一拍脑袋不算,还得看中央点不点头。结果年底,中央批了,不光批了,还定了名字——三三〇工程。为啥叫这个名?简单,定下来的日子是1970年12月30日,这仨数字顺过来就是“三三〇”。 再说那天,天还没亮,葛洲坝西陵峡口那边就“轰”的一声巨响,炸响了整个山谷,也炸出了中国水电的一条路。指挥部一成立,名字就跟着走,叫“三三〇工程指挥部”,也就是后来的葛洲坝集团的前身。全国各地的人像潮水一样往这儿涌,有技术员、有民工、有解放军,有的刚从部队转业,有的干脆是知青,全都冲着一个目标来:把这第一坝给筑起来。 10万人啊,干了整整18年。不是现在你说修个楼盘十来个月就完事的事儿,这是真刀真枪地在水里、石头缝里和时间较劲。有时候一连好几天刮风下雨,路都塌了,人照样得上。夏天热得地面都能煎鸡蛋,大家就赤膊上阵;冬天冷得手都冻麻了,铁锹还得抡。干完一天活儿,回到住的地方,连个像样的床都没有,但没人喊苦。为啥?一句话:“这事儿值。” 有的老工人,孩子都出生了还没见上一面;有的为抢进度连命都不要了,手一滑就掉进江里,再也没回来。说他们是英雄,不为过。说实话,葛洲坝能建成,就是靠着这一批批硬骨头、老黄牛一样的建设者,一点点啃下来的。 等到1988年,最后一道闸合上,葛洲坝终于彻底建成了。这时候,三三〇已经不只是个代号,它成了葛洲坝人心里的家,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后来三峡工程上马了,那更是一条通天之路,能走到那一步,谁都知道,是葛洲坝打下的底子,是三三〇铺的路。 今天再看葛洲坝,不光是个水电站,它是一段历史,一段奋斗的历史。三三〇这个名,不光写在工程档案里,更写在那些老建设者的白发和老茧上。 你说现在年轻人要是听完这事,会不会想一想,那些在水里泡了十几年的老工人图个啥?如果是你,你愿意为了一个理想、一座坝,扛上十多年、连家都顾不上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心里的答案。
让我们回忆往事,述说葛洲坝人和三三O工程的由来故事。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
明月看历史
2025-04-04 03:21:54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