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子为救哥哥献骨髓,没想到8年后也帮了自己。 "妹妹放心,这次该哥哥救你了

熹然说历史 2025-04-04 12:21:29

江苏女子为救哥哥献骨髓,没想到8年后也帮了自己。 "妹妹放心,这次该哥哥救你了。"2017年5月,南京市鼓楼医院的病房里,王江站在妹妹王玲的病床前,轻声说道。 王玲躺在病床上,望着医院的天花板,眼神空洞。刚刚得知自己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她,还没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情况比较危急,需要尽快治疗,否则可能连半年的时间都活不到。" 此刻的场景,仿佛是八年前的翻版,只不过当时躺在病床上的是她的哥哥王江。 2009年10月,王江在单位上班时突然感到头脑昏沉,晕乎乎的。他以为只是感冒,下班后去附近医院想拿点药回家。谁知医生发现他发高烧,路都走不稳,建议做个抽血化验。检查结果令人震惊:王江患上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身体的造血功能正在不断衰弱,随时有致命风险。 医生告诉王江,要想治好这种病,只能通过骨髓移植。得知情况后,王江的三个兄弟姐妹立即赶到医院,一同前往配型。结果显示,他的四妹王玲与他的配型一致,可以为他捐赠骨髓。 最初,医生计划只抽取王玲的外周血干细胞。但几天后,王江的病情急剧恶化,医生告诉王玲,现在需要抽取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这需要把针扎到肱骨或股骨中进行抽取,过程将非常痛苦。 对于常年腰肌劳损的王玲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你们不会是要动我腰吧?"她苍白着脸问医生。得知答案是肯定的,王玲一时陷入了沉默。 其他兄弟姐妹建议先别抽,再找找其他匹配的骨髓。王江的妻子也担心起来,害怕王玲会临阵退缩。但王江却异常坚定:"我们兄妹之间的感情,不是说遇一事或者是一天便能考验得出来。我们之间的这种情感,血浓于水,我相信在我们的家庭里,不会发生这种因为害怕便临阵脱逃的事情。" 一个月后,王玲上了手术台。两个医生在她腰上抽取了三个多小时,每次只能抽20毫升。 2009年11月19日,从王玲身上抽取的1040毫升骨髓造血干细胞和200毫升外周造血干细胞悬浮液,被输入到王江体内。半年后,王江完全康复出院。由于使用了妹妹的骨髓,王江体内几乎99%的骨髓都来自王玲,甚至连血型都从原来的AB型变成了与妹妹相同的A型。 2017年春天,江苏南京的王玲在家中做早餐时,突然感到眼前一黑,浑身无力,连走路都不稳。近段时间,她经常感到乏力、头晕,夜里发烧,还时常流鼻血。在哥哥王江的一再催促下,她终于前往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医院里,医生反复查看着电脑上的片子和各项测验,久久不语。最后,医生缓慢地说出三个字:"白血病。"王玲震惊得以为自己听错了,医生随即解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情况比较危急,需要尽快治疗。" 得知这个消息后,王玲宛若五雷轰顶。她躺在病床上望着医院的天花板发呆,感叹着命运的不公。就在这时,王江推开了病房的门,站在妹妹的床前说:"妹妹放心,一切都有哥哥在,这一次,就由我来救你了。" 当时的王玲并不知道哥哥具体要做什么,但随后医生的建议让她明白了王江的想法。医生解释,她患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急,需要通过骨髓移植才有痊愈的可能。由于王江和王玲是亲兄妹,他的骨髓很可能与她相匹配。 王江立即找到医生,要求进行骨髓匹配。结果显示,王江身上的骨髓(99%来自八年前王玲的捐献)确实与妹妹高度匹配。王江暗自庆幸,但同时心中也有一根刺——妹妹的病是否因为当年捐骨髓而起? 为了弄清真相,王江特意咨询了医生。医生明确表示,王玲的病与当年捐骨髓无关,可能是家族基因问题。进一步的基因检测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证实兄妹俩并没有相关基因缺陷。 当王玲得知哥哥要为她捐骨髓时,坚决反对。"不行,要是需要找哥哥要骨髓的话,那我就不治了。"她对医生说。王江曾是重型血液病患者,好不容易康复,若再捐骨髓,没人能保证不会出现意外。王玲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兄妹俩各退一步,决定先从骨髓库中寻找匹配的骨髓,找不到再考虑使用王江的。结果如王江所料,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 面对这个结果,王玲坚持只接受王江的外周造血干细胞(成功率75%),而不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成功率99%)。她对医生再三强调:"只许抽取哥哥的外周造血干细胞,不能抽哥哥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医生表面上同意了,但实际上,王江早已与医生暗中商定:一旦治疗效果不佳,就立即抽取他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2017年12月11日,在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病房里,医生抽取了王江300毫升的外周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输入到王玲体内。令人欣喜的是,王玲对这些细胞没有任何排斥反应。一个月后,她的病情明显好转,不久后便可以出院回家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王江泪流满面。那天,他和医生已经做好了随时抽取骨髓的准备,甚至完成了初步检查。但这个秘密,他永远不会告诉妹妹,正如王玲永远不会告诉哥哥,当年抽骨髓时有多疼一样。

0 阅读:113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