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小米su7车祸这件事情吵了这么久,我觉得是时候进行一次复盘了
在我看来,本次事故或许会成为一次转折点,加速汽车圈淘汰赛,一些稍微露出点衰败苗头的车企,或短时间内销量暴跌到友商复盘时难以理解的程度
我翻了很多车祸对车企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例,总结出来这样一个观点:
对车企来说,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车祸可以看作一场考试,参加考试的有时候甚至包含其他车企。考试内容是:车企的责任承担、汽车的安全性
以上两项内容,短时间内影响并不明显
甚至有过车企愿意花钱控评,在车企完全不愿意承担责任,汽车明确的有设计层面和质量层面的安全问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依然出现销量上涨的案例
而车企对于事故的处理以及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对于车企长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为短期的暴力处理实际上是在消耗厂商的公信力。一些短期逃避责任的企业,可能在未来某一天突然的没有预兆的销量就彻底崩了
本次事故闹得如此之大,就难免会扩大化的引人思考:
你说你智驾更好,你是没因为智驾翻车出过车祸,还是你家开启智驾出车祸愿意担责?
你说你安全性好,你高速发生车祸是否能保证乘客安全,以及不起火?
再者就是车企承担责任,当其他车企的产品发生事故的时候,该车企是站出来承担责任还是装不知道?
短期内炒作小米车祸,贬低小米品牌确实会带来消费者对小米的质疑情绪导致观望,但一起车祸你不可能炒作到本世纪末,充其量也就这段时间了
当这段时间过后,车企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汽车的安全性,以及对智驾的怀疑必然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也就是说,这起事故闹到今天,已经把车企的责任承担、被动安全会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了,而智驾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将会降低
那么当我们聊到这里了,不妨思考思考,本次事故到底对哪些车企影响会更大一些呢?
我个人认为,对中低端影响较小,对中高端影响较大
像20w以内,几万十来万的车最重要的是配置
而20w以上,甚至是四五十万百万级,就不可能不考虑“车企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汽车的安全性”如何
同时,我认为在车企站出来明确责任边界,愿意为智驾担责之前,智驾在购车决策的权重将就大幅度降低。
总结:
汽车不是数码产品,它不仅仅涉及到的金额很巨大,还涉及到生命安全,在车圈盲目扩大化攻击范围,是不可能把自己摘出去的。盲目扩大攻击范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必然的,甚至可能自己受伤更大
最后就等接下来半年市场检验我今天的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