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沈醉到香港探望前妻,国民党诱他去台湾与儿女团聚,他转头就回了北京。 20世纪30年代末,沈醉不仅要进行敌后侦察和破坏行动,还承担了对新人的培训工作。 由于战时环境的严酷,许多特工在执行任务时失去了生命,因此他必须接手更多的责任。 沈醉的私人生活显得尤为复杂。 最初,他有一个深深爱着的女友,她支持革命,并因此前往延安。 然而,由于沈醉身处军统的特殊地位,戴笠要求他断绝与女友的关系。 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名女学员在训练场地附近的水域中遇险。 沈醉毫不犹豫将她救上了岸。 女学员粟燕萍的眼神清澈,沈醉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笑容。 粟燕萍出生于湖南,父亲是商人,母亲是温文尔雅的女子。 她从小聪明好学,成绩出色。 她十几岁时母亲早逝,继母的到来让她的家庭变得越来越不和睦。 父亲的生意也因故破产。 1938年,她考入了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 她不畏艰难,努力学习擒拿、格斗、通信、爆破等技能。 沈醉当时正是特训班的教官,年轻英俊。 粟燕萍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产生了好感。 此后的日子里,粟燕萍的父亲因病重,便请假回家探望。 沈醉也主动提出送她回去。 回到家中,粟燕萍的父亲误以为沈醉是她的男朋友。 在临终之际,他将女儿托付给沈醉。 然而,此后,粟燕萍被分配到长沙,沈醉也有了工作上的变动,虽然彼此依然保持联系。 1941年,长沙发生了严重的文夕大火,整个城市几乎被毁灭。 大火过后,粟燕萍穿上了伤兵军装,将自己伪装成男兵,踏上了前往常德的旅程。 在常德,她找到了沈醉。 沈醉认出了她,并急忙拉住她的手,情感涌上心头。 在当时军统内部存在着一项不允许结婚的规定,但沈醉为了与粟燕萍共度一生,以“娃娃亲”名义说服了上级领导,最终得以成婚。 婚后,粟燕萍回到了沈醉的家,开始了平凡的家庭生活,育有一子五女。 1949年,粟燕萍在香港等待了许久,依旧没能等到丈夫的消息。 那一年,蒋介石任命沈醉为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但随后卢汉宣布起义,沈醉也被软禁起来。 在软禁中,他配合了新政府的要求,并提供了大量的情报。 尽管早期沈醉对组织的思想教育心存抵触,但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并在十年后重新获得自由。 出狱后,他加入了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一批老将一同工作。 这期间,粟燕萍嫁给了一位国军副团长。 然而,不久后,粟燕萍得知沈醉并未死去,台湾方面派来特务联系她并安排她带着孩子们前往台湾。 1980年,中秋节的到来,女儿沈美娟带来了一封来自母亲的信,信中提到希望沈醉能与家人团聚,去香港。 沈醉明白,自己身为特殊身份的人,赴港并非轻而易举。 他首先向上司递交了申请。 经过两三个月的等待,沈醉终于收到了批准的消息。 带着父女二人的通行证,他和女儿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 然而,刚到香港,他们便被记者团团围住。 人们对他的经历充满好奇,尤其是想知道他是否与前妻以及新丈夫的关系会有所冲突。 在众多记者的注视下,沈醉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前妻粟燕萍。 她的心情复杂,自从知道沈醉还在人世,她一直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加上她的现任丈夫也同行,这让她担心两位男人的见面会产生不愉快的局面。 然而,沈醉并未表现出任何负面的情绪,反而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沈醉在见到前妻时,首先向她的丈夫表达了感谢,感谢他这些年照顾自己的孩子。 沈醉将粟燕萍称为“妹妹”,并且让她和丈夫称自己为“三哥”。 沈醉不仅与前妻重逢,还见到了另一位女儿。 二女儿已在美国做生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 她给父亲带来了丰厚的礼物。 然而,沈醉却拒绝了这份礼物。 物质上的财富对他已不再有吸引力。 沈醉在香港通过撰写回忆文章,讲述了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亲身经历。 这一立场引发了台湾方面的不满,并通过《香港时报》发表了一篇攻击文章,严厉批评他。 然而,沈醉也发表文章反击。 某日,沈醉在散步时被一位国民党特务接近,暗示有“组长”想与他谈话。 沈醉果断选择离开香港回到北京。 参考文献:[1]西域.沈醉的特务经历与改造生活[J].炎黄春秋,2017,(04):76-81.
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国民党军队只要是被我军包围了,就大多数都难逃覆没的结局?他们
【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