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1岁的下乡知青李文忠从水中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女童,令人意外的是,

如梦菲记 2025-04-06 10:33:57

1972年,21岁的下乡知青李文忠从水中救起一名11岁的落水女童,令人意外的是,女孩上岸后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先别娶媳妇,等我长大就嫁给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的夏天,陕北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野里的庄稼在热浪中微微低垂,21岁的李文忠,一名从北京下乡的知青,正弯着腰在玉米地里除草,他的脸被晒得通红,汗水顺着额头淌下来,打湿了衣领。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河边传来一声急促的呼救,打破了午后的沉寂,他丢下手里的工具,循声跑去,只见一个11岁的小女孩在水里挣扎,手脚乱挥,像是随时会被湍急的河水吞没。   来不及多想,李文忠纵身跳进水里,奋力游到她身边,将她托出水面,女孩被救上岸后,咳了好一阵,才缓过气来,她抹了把脸上的水渍,抬起头,认真地对他说:“你先别娶媳妇,等我长大就嫁给你!”   围观的村民笑出了声,李文忠也只当这是孩子的天真之言,拍了拍她的头,笑着说:“好,我等着你。”谁也没想到,这句玩笑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悄然发酵。   在陕北插队的日子,李文忠逐渐适应了农村的节奏,他学会了挑水、劈柴,甚至能听懂老乡们的方言俏皮话,村民们喜欢这个踏实的小伙子,而那个被他救下的女孩刘俊霞,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她有时提着篮子说是来割草,有时抱着本书说是来问字,总之总有理由在他附近转悠,李文忠并未在意,只觉得这是小女孩对救命恩人的依赖。   他忙着干活、读书,偶尔也会指点她几个字,或是讲些城里的见闻,刘俊霞总是睁着大眼睛认真听,眼神里藏着一种连她自己都未必察觉的光芒。   1975年,返城的机会来了,李文忠收拾行李时,在屋角发现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双叠得整整齐齐的布鞋,针脚细密,显然是手工做的,刘俊霞蹲在院子外的树下,低着头,手指在地上画圈。   她抬头看他,小声说:“我娘教我做的,你试试合不合脚,我一定会去找你的。”李文忠喉咙一紧,却不知该说什么,只点了点头,便带着这包鞋子回了北京,那时的他以为,乡下的缘分到此为止,生活会沿着另一条轨道前行。   回到城市,李文忠进了工厂当工人,每天穿着灰色的工作服,忙碌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直到某天,传达室的大爷喊他去拿信。   一封来自陕北的信躺在桌上,字迹歪斜却工整,写着她在学校的点滴,还说自己努力读书是为了“以后能去北京”,从那以后,每个月都有一封信准时寄到,有时夹着几片干花,有时画着她家门口的小河。   李文忠读着这些信,心里总会泛起一丝暖意,但他始终觉得,这不过是女孩对恩人的感激,他小心收好每一封信,却从未回过一封。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李文忠抓住了这个机会,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开学那天,他在报到处排队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回头一看,一个穿棉袄的姑娘正踮着脚朝他挥手,胸前别着崭新的校徽。   她跑过来,笑着说:“你看,我说了要来找你,现在我做到了。”李文忠愣住了,才认出这是长大了的刘俊霞,她笑着讲起这些年的努力,说自己每天挑灯夜读,就是为了能考到北京,和他站在同一个地方。   大学里的日子,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他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在图书馆复习功课,刘俊霞不再是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她变得开朗而坚定,谈到未来时眼里总有光。   李文忠却有些退缩,他比她大了整整十岁,觉得自己不该耽误她的青春,每当她靠得太近,他总会找理由走开,可刘俊霞从不退缩,她会在他忙碌时默默送来热水,会在他疲惫时讲些乡下的趣事。   有一次,她为了帮他找资料,在寒冷的阅览室待了一整夜,第二天发着高烧被他送进校医院,病床边,她迷迷糊糊地说:“我还给你做了新鞋……”李文忠守在她身边,看着她苍白的脸,突然明白,有些感情是藏不住的。   1980年,毕业的钟声敲响,长安街两旁的树上飘下细碎的梧桐絮,李文忠约刘俊霞去了王府井,那是他插队时常提起的北京地标,如今他终于带她来看看。   他从包里掏出一个铁盒,里面装着她寄来的每一封信,还有那些鞋子的纸样,他看着她说:“这些攒了这么多年,够不够换你一辈子?”刘俊霞愣了一下,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砸在柜台上,惹得旁边的售货员探头来看。   他们没理会旁人,只顾着彼此笑了,后来,他们结了婚,尽管有人议论年龄差距,尽管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他们始终牵着手走下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5-03-12《陕北知青往事:一个承诺与半生守候》

0 阅读:495

评论列表

国辉

国辉

6
2025-04-06 19:11

[赞][赞][赞]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