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昌平,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后,留下一套价值400万元的房子和100多万元存款,房产已经全部上交国家,原因是她不婚不育,生前也未立遗嘱。 北京城里有个叫赵丽娟的女士,刚过四十就得了尿毒症。 她没结婚没孩子,平时住在自己买的四百万房子里,存款也有百来万。 这要搁平常人眼里,日子过得挺滋润,可去年开春她病情恶化,一个人躺在床上连口水都喝不上。邻居发现不对劲报警,人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了。 最让人唏嘘的是,她走后这套房子归了国家,亲戚们只能分到存款零头。 这事儿听着像电视剧,其实现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 咱们国家去年统计,像赵女士这样的丁克家庭已经超过六百万户。年轻人觉得不要孩子能活得自在,可等到老了病了,问题就跟着来了。 法律上说得明白,要是没立遗嘱又没直系亲属,遗产就得按规矩充公。赵女士的叔叔倒是想争房产,可法院翻着《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条,白纸黑字写着无人继承的归国家,最后只给他留了二十万。 这中间的门道,得从继承顺位说起。 父母、子女、配偶这叫第一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这些是第二顺位。赵女士爹妈早走了,又没结婚生子,七大姑八大姨压根排不上号。 现在法院判案子都是电脑查系统,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查个遍,实在找不着人才能收归国有。前两年上海还有个老爷子,四百三十万存款加房子没人继承,堂弟拿着族谱去打官司都没用。 这些事给丁克族敲了警钟。现在年轻人流行签什么"遗赠扶养协议",说白了就是找个靠谱的人,约定好"你给我养老送终,我把房子留给你"。 北京昌平去年就有个案例,七十岁的苏大爷没儿没女,跟外甥签了协议。 外甥给他端屎端尿伺候了三年,最后房子手表都归了外甥,法院还让外甥补了六十万给其他亲戚,这法子倒是两全其美。 不过指望亲戚终究不靠谱。南京现在搞"时间银行",五十来岁的人去照顾孤寡老人,攒下的服务时间等自己老了能换别人来照顾。 上海十户丁克家庭搞"银发联盟",每家出二十万建共同基金,雇护工、买药品都从里头支。有个叫周明的北京人更绝,跟养老机构签了"旅居养老",一年交八万块钱,冬天住三亚夏天住昆明,到哪个城市都有专人伺候。 说到钱的事儿,丁克族可得早打算。 北京高端养老院现在月费上万,普通点的也要五六千。要是摊上大病,护工费一天就得三百块。保险公司这两年出了"丁克专属养老险",四十岁开始每年交五万,交够十年能管终身护理。 还有银行搞"养老反向抵押贷款",把房子抵押了按月领钱,等百年之后房子归银行,这叫"活钱用到底"。 政府这两年也在想办法。去年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自己存钱能抵个税,取出来时候只交3%的税。北京试点"社区养老管家",每个街道配两个专职人员,帮独居老人跑腿买药、联系医院。 广州搞"智慧养老",家里装个跌倒报警器,卫生间滑倒了自动联系120。这些新鲜招数倒是给丁克族添了点底气。 说到底,选择不要孩子是个人自由,可自由背后藏着责任。 像赵女士这样突然离世的案例提醒大家,趁着身体硬朗得把身后事理清楚。该立遗嘱立遗嘱,该买保险买保险,别等到躺病床上了才抓瞎。 亲戚朋友靠不住,社会资源要会用,自己的钱袋子更要捂紧了。人活一辈子,年轻时候潇洒了,老了也得给自己留条踏实路。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2.26独身女子病逝,400万房产收归国家)
2022年北京昌平,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后,留下一套价值400万元的房子和10
花开富贵坊
2025-04-06 14:44:19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