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魏先生花300万从澳洲买回来一对金碗,妻子听说后勃然大怒:“300万

花开富贵坊 2025-04-21 15:54:44

2015年,魏先生花300万从澳洲买回来一对金碗,妻子听说后勃然大怒:“300万都购买10公斤黄金了!”魏先生心里没底去找专家鉴宝,专家说:“你的心理素质怎么样?我怕你心脏受不了!” 2015年开春时节,河南郑州的古玩爱好者魏建军背着妻子干了件大事。这个四十七岁的建材商人趁着出国旅游的机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古玩市场相中了一对金碗,眼都不眨就刷出去三百万元。 回国当晚,他轻手轻脚把金碗供在自家收藏室的玻璃柜里,后脖颈的汗还没干透,就被起夜的妻子逮了个正着。 魏建军这些年往家倒腾老物件,妻子王淑芬早憋了一肚子火。客厅博古架上摆着元青花梅瓶,书房挂着唐伯虎的山水画,就连厨房调料柜里都塞着两枚战国刀币。 这次倒好,直接搬回来俩金饭碗,王淑芬举着计算器按得啪啪响:"三百万能买十公斤黄金!你这俩破碗要是假货,咱就民政局见!" 这话可不是吓唬人。 魏建军心里明镜似的,去年他花八十万收的宣德炉,经故宫专家鉴定就是个民国仿品。这回的金碗确实透着蹊跷:碗身錾刻的缠枝莲纹倒是精细,可底款偏偏刻着契丹小字,掂在手里比寻常金器轻飘些。他连夜托关系联系上北京中古文物鉴定中心,第二天天没亮就抱着锦缎包好的金碗往高铁站赶。 鉴定室里三个老专家围着金碗端详了足足四十分钟。为首的陈老拿高倍放大镜贴着碗沿一寸寸挪动,突然"咦"了一声,惊得魏建军后背发凉。 另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专家掏出随身带的卡尺,反复测量碗口直径和底足厚度,嘴里念念有词。最年轻的张教授掏出手机翻出辽代墓葬出土报告,对照着金碗纹饰比划。 "魏先生,您可得坐稳了。"陈老摘下手套,镜片后的眼睛精光四射,"这对金碗不是寻常物件,是辽代皇室祭祀用的捺钵金器。" 见魏建军发愣,张教授指着碗内壁解释:"您看这阴刻的云龙纹,龙头三缕卷须,龙爪四趾张开,正是契丹贵族专属纹样。去年内蒙古赤峰辽祖陵出土的鎏金银壶,跟这纹饰能对上。" 最绝的是材质鉴定结果。国家贵金属检测中心的报告显示,金碗含金量92%,剩下8%是铜、银合金,这种配比与《辽史》记载的"赤金"工艺完全吻合。 按201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数据,明代金器每克拍卖价约800元,而辽代完整器物的溢价能达到三十倍。这么算下来,这对总重三斤二两的金碗,市场估值少说一千五百万。 消息传回郑州,王淑芬盯着鉴定证书反复核对了三遍。银行工作的表弟帮着查了近几年海外回流文物拍卖记录,发现2013年纽约佳士得拍过一只辽代金杯,成交价折合人民币六百二十万。 两口子半夜蹲在收藏室,打着手电筒看金碗折射出的暗红色光泽,王淑芬突然噗嗤笑了:"老魏你这回算是瞎猫撞上死耗子。" 这对金碗后来在圈子里引发不小震动。河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复查时,在碗底契丹小字里发现了"统和廿年制"的字样。查《辽史》可知,统和二十年正是辽圣宗亲征高丽的时间节点,与金碗的铸造年代完全吻合。 北京保利拍卖行的经理三顾茅庐,最终说动魏建军签了委托拍卖协议。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眼下最让邻居们津津乐道的,是王淑芬特意去金店打了副金镯子,逢人就晃手腕:"三百万的教训换来个真宝贝,值了!" 信息来源:西瓜视频

0 阅读:53
花开富贵坊

花开富贵坊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