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扶绥渠黎新安村:刘三姐文化的原乡与山歌传承高地 在八桂大地的壮美山河间,扶绥县渠黎镇新安村宛如一颗闪耀的文化明珠,以其深厚的山歌底蕴和“刘三姐故里”的动人传说,成为广西著名的文化村落。当您走进新安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歌海,探寻着壮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特密码。 一、溯源:刘三姐文化的核心圣地 (一)岩怀山下的歌仙遗迹 新安村左江畔的岩怀山,壮语意为“牛洞山”,这里有一处承载千年传奇的天然石墓。传说,歌仙刘三姐因抗婚遭兄长推下山崖,坠落时被巨石稳稳接住,就此形成墓冢,后骑鲤鱼升天成仙 。直至今日,墓旁“歌仙刘三姐之墓”的碑文清晰可见,千年香火不断,吸引着无数村民与山歌手前来虔诚祭拜,它已然成为刘三姐文化信仰的精神坐标。 (二)故里之争中的有力发声 尽管广西多地对“刘三姐故乡”之名各执一词,但新安村以实物墓冢和丰富的口传文学为依据,坚定地宣称自己才是刘三姐的真正故里。学者古笛在《古笛艺文集》中,不仅记载了此地刘三姐墓的真实性,更赞誉其为“人间奇迹”。在新安村村民的讲述里,刘三姐本名为农梅花,因坠江成仙后,经谐音演变,世人称其为刘三姐。 二、赓续:山歌文化的蓬勃传承 (一)歌坡盛会,奏响三月欢歌 每年农历三月初十,传说中刘三姐的诞辰,新安村都会举办盛大的“三姐歌坡节”。节日来临前,村民们忙着蒸制色彩斑斓的五色糯米饭,备好清甜茶水,热情迎接各地歌手的到来。祭祀环节,众人怀着崇敬之心,前往刘三姐墓前祭拜,随后齐聚大榕树下,开启一场山歌的狂欢。歌坡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山歌比赛高潮迭起,舞蹈表演活力四射,歌词内容既有传统情歌的婉转悠扬,又融入了生活智慧与现代法治宣传,凭借独特的魅力,成功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创新表达,焕发时代活力 新安村山歌在壮语里被称为“加”,采用七言押韵的形式,赋予歌手即兴创作的空间。从幼年起,村民们便沉浸在山歌的熏陶中,山歌技艺代代相传。近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山歌被融入法治宣传元素,法院将扫黑除恶、扶贫政策等内容巧妙编入歌词,借助“歌坡送法”活动,将法律知识传递到村民心间,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 (三)薪火相传,山歌后继有人 新安村孕育了多位声名远扬的山歌王,盲人歌手何包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凭借即兴编歌的超强能力,天文地理皆能入歌,令人赞叹不已。为了让山歌文化持续传承,村里成立了山歌队,老中青少齐聚榕树下,相互切磋技艺,共同为山歌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三、蝶变: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一)打造品牌,激活文旅新动能 依托“刘三姐故里”这一金字招牌,新安村大力推动山歌文化旅游开发。政府积极行动,修缮村委大楼,建设文化广场,精心规划山歌主题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原生态山歌的独特魅力,推动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二)法治赋能,助力乡村新发展 作为扶贫重点村,新安村积极探索文化扶贫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新路径。法院借助歌坡节这一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发放法律手册,为村民解答纠纷难题,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为乡村振兴筑牢了法治根基。 四、风貌:自然与民俗的交融之美 (一)左江岩怀,山水传歌 新安村畔,左江如一条碧绿丝带蜿蜒而过,两岸风光壮丽。岩怀山壁立千仞,洞穴星罗棋布,这些自然景观与刘三姐传说相互映衬,营造出“山水传歌”的独特意境,仿佛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着刘三姐的动人故事。 (二)多彩民俗,尽显壮乡风情 除歌坡节外,新安村的村民还完整保留了壮族传统习俗。从庄重的祭拜仪式,到用五色糯米饭热情待客,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彰显出浓郁的壮乡风情。 结语 新安村以刘三姐文化为灵魂,以山歌为纽带,将古老传说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在这里,壮族文化遗产得到了活态传承,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新安村的山歌,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人民的情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片“歌海”,聆听动人的故事,感受独特的魅力。
探秘扶绥渠黎新安村:刘三姐文化的原乡与山歌传承高地 在八桂大地的壮美山河间,扶
琼琼聊趣
2025-04-07 22:06:2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