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春·隐居 文/莲花书院 篱外鹧啼春雨过,檐水溅幽襟。小窗独倚无人伴,待月昏

诗意文化有美学 2025-04-08 12:33:36

越溪春·隐居 文/莲花书院 篱外鹧啼春雨过,檐水溅幽襟。小窗独倚无人伴,待月昏、愁锁犹沉。重问罗浮,依还是梦,钟鼎山林。 因知应合无心。阶下怨何深。暮年惟此短檠寂寞,宵分坐卧悲喑。穷巷闭门如泄柳,邻近尚堪寻。 赏析: “‌篱外鹧啼春雨过,檐水溅幽襟。‌”:鹧鸪的啼声在篱笆外响起,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含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忆。鹧鸪声常被用作离愁别绪的象征,此处更添一份凄清。春雨后,屋檐上的雨水滴落,溅湿了作者的衣襟。这里的“幽襟”不仅指衣襟,更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幽深与孤寂。檐水溅衣,更添一份凉意与凄楚。 “‌小窗独倚无人伴,待月昏、愁锁犹沉。‌”:作者独自倚靠在小窗前,这一动作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孤独身影和内心的期盼。小窗成为他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但此刻却无人相伴。作者在等待着月夜的降临,但心中的愁绪却像沉重的锁链一样,难以解开。月昏时分,愁绪更深,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重问罗浮,依还是梦,钟鼎山林。‌”:罗浮山常作为仙山的象征,作者似乎在自问,是否还能追寻到往昔的仙梦。这里的“重问”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同时,作者也意识到,那些美好的往昔不过是一场梦,难以追寻。这里的“梦”既指往昔的美好时光,也寓含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钟鼎代表仕途与富贵,山林则代表隐居与清贫。作者似乎在权衡两者,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山林隐居的生活,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因知应合无心。多碍怨何深。‌”:作者明白,自己应该放下世俗的执念,做到无心无念,才能摆脱内心的痛苦。这里的“无心”既指对名利的淡泊,也寓含了对内心痛苦的解脱。然而,过多的牵绊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怨恨之中。这里的“怨”既指对世俗的怨恨,也指对自己无法完全放下执念的怨恨。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此处得以体现。 “‌暮年惟此短檠寂寞,宵分坐卧悲喑。‌”:暮年之际,作者只能依靠这短小的灯檠(灯架)陪伴自己的寂寞时光。这里的“短檠”既指灯檠,也象征着作者晚年生活的凄凉与孤独。‌而到了深夜,作者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沉浸在悲伤与沉默之中。这里的“宵分”指深夜时分,“悲喑”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极度悲伤与沉默。作者在此处将自己的孤独与悲伤推向了极致。 “‌穷巷闭门如泄柳,邻近尚堪寻。‌”:作者居住在穷巷之中,紧闭门户,就像古代的隐士泄柳一样,与世隔绝。这里的“泄柳”是春秋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自守著称。作者以此自比,表现了他对世俗的疏离与对隐居生活的坚守。尽管作者隐居在穷巷之中,但邻近的人仍然可以寻找到他。这里的“尚堪寻”暗示着作者内心仍然渴望被理解和关怀。也为作者的隐居生活增添了一份温情与希望。 总的来说《越溪春·隐居》这首词展现了作者独特的隐居生活体验。词中“篱外鹧啼春雨过,檐水溅幽襟”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后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孤寂的氛围。作者独倚小窗,无人相伴,内心的愁绪如锁链般沉重,这种孤独与愁苦在词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罗浮山的仙梦、钟鼎山林的选择,都寓含了作者对仕途与隐居的权衡与抉择。作者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在词的情感表达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得词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暮年的寂寞、短檠的陪伴、穷巷的闭门等细节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凄凉与孤独。而“邻近尚堪寻”一句,又为作者的隐居生活增添了一份温情与希望,使得整首词在孤寂中又不失温情。 此外,词人的语言运用也十分精湛,既有清新自然之景的描绘,又有深刻内心情感的抒发。词句之间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春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0
诗意文化有美学

诗意文化有美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