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遗骸被挖掘出,当众人看到他手里紧攥的遗物时,不禁潸然泪下。
1949年,解放军在重庆挖出一具小小的遗骸,他是年龄最小的烈士,手里还紧攥着一件遗物。这东西一露出来,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刚解放重庆,就开始清理白公馆这些地方。在挖开一片被水泥封住的地面时,战士们发现了一具特别小的遗骸。 这孩子叫宋振中,只有8岁,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更让人心里一颤的是,他的小手还死死攥着一支半截铅笔。 这支铅笔可不是普通的物件,它是他用来学习和传递消息的工具,代表着他那短暂人生里的坚持和希望。 宋振中,1941年3月15日出生在江苏邳州的一个革命家庭。爹叫宋绮云,娘叫徐林侠,都是铁了心跟共产党干革命的人。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1947年,宋绮云因为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抓了,关进西安的监狱。没过多久,特务又骗徐林侠说送衣服,把她和才8个月大的宋振中一块儿抓走,扔进了重庆白公馆的女牢。从那时候起,这个小家伙的童年就在牢房里开始了。 白公馆那地方,条件差得没法说。吃的就一碗发霉米糠和烂菜叶子熬的汤,喝下去都想吐。 小宋振中在那儿长大,营养跟不上,瘦得跟柴火棍似的,头却显得特别大,狱友们看着心疼,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小萝卜头”。 可他妈徐林侠没放弃,孩子刚会说话,她就教他认字,讲革命的事儿。狱里其他人也帮着教,爱国将领黄显声还当了他的老师,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教他。小萝卜头学得认真,写出一个字,黄显声就给他一块硬邦邦的馍馍当奖励。 后来,小萝卜头大了点,能在牢房间跑来跑去。他就干起了“小交通员”的活儿,把外面的消息带进来。那时候,狱友们都靠他传递纸条,他小手攥着用布包好的小纸片,跑得飞快。有回他听到看守说解放军快打过来了,赶紧跑回去告诉他妈。这事儿让大家伙儿心里燃起了希望。他手里那支半截铅笔老攥着,跟他的命根子似的。 可好景不长。1949年8月25日,蒋介石眼看要跑,下令把监狱里的人都处理掉。9月6日,白公馆的所长杨再兴接到命令,要把所有囚犯杀光。那天,特务冲进来,把人往院子里赶。宋绮云被铁链锁着脚,徐林侠抱着小萝卜头。院子里摆着砍刀和木棒,杀气腾腾。杨再兴冷冰冰地说了句,今天一个也别想活。 屠杀开始了。宋绮云先被按倒,特务用木棒砸他后背,血直往外渗,后来一刀下去,人头就滚了出去。徐林侠护着儿子,肩膀挨了一刀,血流了一地。她倒下时还用身体挡着小萝卜头,可特务没停手。一刀下去,小家伙倒在旁边,手里还攥着那支铅笔。到黄昏,院子里全是尸体,血腥味熏得人头晕。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来了,挖开白公馆的埋尸地。一锹下去,挖出不少遗体。挖到小萝卜头时,战士们发现他那瘦巴巴的小手还贴在胸口,攥着半截铅笔。笔磨得光溜溜的,铅芯还露着点黑。战士们停下手里的活,围了一圈,眼睛都湿了。旁边看热闹的老百姓也过来,有人哭出声。这支铅笔是他学习的见证,也是他帮狱友传递希望的凭证。小小的年纪,硬是撑出了大大的精神。 宋振中8岁就没了,他爹妈那天也一起牺牲了。后来一家三口被追认为“一门三烈”,埋在西安杨虎城将军陵园,墓旁边种了松柏,常年绿着。他的故事传开了,进了课本,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清明节时,陵园里老有人献花,花堆得老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他的雕像立在那儿,小小的身子,手里握着铅笔,眼睛看着前面。底座上刻着他的名字和事迹,风吹雨打也磨不掉。他哥哥姐姐在党组织帮衬下长大,后来也干起了建设新中国的事儿,把爹妈的信念接了过去。小萝卜头的精神就像火把,照着后人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