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原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司令员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开国中将原21

平南 2025-04-17 13:03:30

1987年5月,原内蒙古自治区军区司令员兼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开国中将原21军军长滕海清(前左三)携夫人王彬(后右一)重返21军探望时,21集团军军长裴怀亮(左一),政委李宝祥(左二)等到宝鸡车站迎接老军长滕海清夫妇时的照片。

滕海清1909年出生在安徽金寨的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只能靠放牛、烧炭糊口,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1929年,他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算是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次年,他投身红军,从此跟上了革命的大部队。 1931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打那以后,他的人生就跟中国的革命事业拴在了一起。他的起点低得不能再低,但这也让他更懂得苦日子里的坚持。 早年在鄂豫皖苏区,他打过好几次反“围剿”的硬仗。那时候条件差,敌人多,他却愣是凭着一股子狠劲冲在前面,慢慢在部队里站稳了脚跟。 长征路上,他受过重伤,差点就没熬过去,可他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这份韧性,成了他后来打仗的底气。 抗日战争爆发后,滕海清跟着八路军和新四军干了好些年。那时候日本鬼子横行,他带着部队搞游击战,专挑敌人的软肋下手。 别看他文化不高,打仗却特别有心眼,战术灵活得很,愣是让敌人吃了不少亏。抗战胜利后,他没歇着,直接投身解放战争。 淮海战役是他的一大亮点,他指挥部队俘虏了一大堆敌军,战果杠杠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与了舟山群岛的解放和剿匪任务,干得有声有色。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算是对他这些年拼命的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滕海清的仕途也没停下脚步。他当过不少重要职务,其中最让人记住的是在内蒙古军区当司令员兼自治区革委会主任。这段时间,他干过一些实事。 可惜,他也犯了大错。1960年代末,他在内蒙古搞了“内人党”事件,硬说有一帮子“内蒙古人民党”的反革命分子,结果搞得冤案遍地,好多人被整得家破人亡。 这事儿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苦难,也成了他人生甩不掉的污点。功劳簿上写得再多,这一笔也抹不干净。 1987年5月,滕海清带着夫人王彬回到了21军。这次探访不是随便走走,而是带着特殊的情感。21军是他当年带过的部队,那时候叫21军,后来改成了21集团军。 他在部队里待过不少年,跟老战友们一起出生入死,感情深得很。这次回来,21集团军军长裴怀亮和政委李宝祥亲自到宝鸡火车站接他,场面挺隆重。 他跟老战友们聊了不少往事,也跟年轻官兵说了些心里话,鼓励他们接着老一辈的路走下去。这趟回访,不光是老将军念旧,也是部队对历史的一种回顾。 滕海清当年带兵打仗的那些事儿,成了21军的光荣传统。可他晚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体也不大行了。这次探访,既像是一种告别,也像是在跟过去和解。 滕海清这一辈子,真的是大起大落。从一个穷得吃不上饭的放牛娃,混到开国中将,这路走得太不容易了。 他打过硬仗,立过大功,中国的解放和新建设里都有他的份儿。可他也不是完人,内蒙古那档子事儿,确实让人没法替他洗白。 评价他,不能光看光环,也得看看阴影。他自己晚年回21军,可能也在反思吧,想看看自己当年留下的东西还在不在。 他的故事,其实挺接地气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传奇,而是实打实从泥巴里爬出来的经历。 苦日子教他硬气,打仗让他有胆,权力也让他犯错。他是那个年代的缩影,有血有肉,也有得有失。 滕海清重返21军这事儿,不只是个老兵回部队的故事。它还让我们想想,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功过能不能分开看?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能耐,又能犯多大的错?1987年5月的那张照片,拍下来的是几个人站在宝鸡车站,可背后是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21集团军的官兵们看到老军长回来,肯定感慨万千,咱们这些后人瞧着,也能有点触动。再说,他回来那年,已经是1980年代末了,中国正忙着改革开放,部队也在转型。 滕海清这代人打下的江山,到了新时候得换个玩法。他的探访,就像老时代跟新时代的一次握手,有传承,也有对比。

0 阅读:1594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