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北京一所旧房中的退休老两口打扫卫生,挪桌子时无意撞落墙皮,俯身清理之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08 13:38:58

1971年,北京一所旧房中的退休老两口打扫卫生,挪桌子时无意撞落墙皮,俯身清理之际,竟发觉里面覆盖着一层墙皮,其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参考资料:青瞳视角——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2022-08-24) 在从崇文门外,有一处非常出名的人文景点,那就是曾经写出《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的曹雪芹的纪念馆。有人说这里曾经是他的故居,但历史上关于曹雪芹其人的传说非常多,有研究者对此做了细致的考证,得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结论。 据红学家调查,当年的曹雪芹应该在正白旗住过,当地的老人回忆,他的旧居门外还种着一株非常茂盛的大槐树。 上世纪70年代,一对老夫妇住在正白旗的一栋老屋子里。因为屋子年久失修,墙皮受潮后开始风化剥落,导致墙面看上去斑斑驳驳非常不美观。 老俩口决定动手给屋子重修一下,结果在西耳房的一面墙壁上,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墙皮下露出了文字。可以猜测,有人之前在墙上写过字,后来又有人为了掩盖这些字迹,在上面重新刷了一层石灰遮盖起来。 如果没有上面覆盖的这层墙皮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下面的字早就也没了。老夫妻也算是歪打正着,出于好奇,他们把更多的墙皮扒开,看到下面竟然藏着更多的诗句。 这件事不胫而走,因为早就有传闻说这间房子是曹公的旧居,有人研读了墙壁上的诗歌,发现很多关键信息与历史记载重叠,因此更加确认他就在这里住过。 但也有人比较谨慎,毕竟这样重要的结论可不能仅凭几首诗就确定下来。他们猜的,可能是后世的某些人模仿曹雪芹的经历,故意在墙上题的诗。因为这些诗歌虽然内容可能和那个时代沾边,但很多都是有据可查,出自一些古书,并不是个人原创。 时至今日,这个谜团仍旧没有解开,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派,都没有拿出更加信实可靠的证据。上世纪80年代,在这栋房子的基础上建起了曹公纪念馆,这里也成为了红迷们的打卡圣地。 为了符合历史记载,修建者还专门在纪念馆门外栽种了几颗槐树,尽可能复原当年旧居的风貌。 除了正白旗这处“旧居”,北沟村也是热度很高的曹公的“旧居”之一。因为时隔太久,这里过去的建筑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已经成了当地植物园。 周汝昌就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里是曹公旧居的可能性比其他传闻更加可靠。在60年代出版的个人专著中,周老就明确表示,北沟村过去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曹公记录中旧居的样子,特别是这里曾经栽种过大量竹子,几乎和史料记录无二。 当地村民也言之凿凿的表示,这里一直流传着曹公的故事。据说他在此居住时,每天的生活作息雷打不动,就是看书和喝酒。因为囊中羞涩,酷爱美酒的他只好厚着脸皮到酒家赊账,别人看他的身份特殊,也愿意给他开这个方便之门。 为了挣生活费,曹公开始绘制扇面拿到街上卖。他本人的画工非常好,又写得一手好字,所以他题字绘画的扇子卖得很好。但每次卖空后,他就拿着钱到酒家大喝一顿,剩余的全部用来销账,基本上存不下钱。 这一地区还有很多都古迹,据说他在此居住时经常邀请朋友四处游览,还在一处石头上找到灵感,这才有了《红楼梦》中惊艳的开头。 而另一处景点卧佛寺,更是给了他很多灵感,书中宝玉在梦中游览的仙境,灵感来源很可能就是这座古刹。这一猜的得到了不少红学家的支持,他们表示,根据书中对太虚幻境的表述,很多建筑结构和布局,都与如今的卧佛寺如出一辙。 另一处被传为“旧居”的地点位于门头村,这里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地,和北沟村的距离不远,坐车10多分钟就能到。 部分红学家也支持这一结论,其中一位还来到这里调查,再次验证了自己的观点。村子距离当时的部队营房很近,是当地旗人购物的地方。 据当地村民说,曹公在这里居住的时间不长,加起来也就几个月。当时这里住着他的一个同事,曹公便暂时借宿在他家里。 这里曾经有一个酒家,出售的自酿酒非常香醇,曹雪芹喜欢得不得了,经常前来一醉。掌柜也读过几年书,和文化人曹雪芹非常谈得来,渐渐地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另一处法海寺,据说是晚年曹公断绝红尘的地方,他在这里剃度出家,情况和书中的宝玉一样。 关于曹雪芹的故事,目前学界还存在很多谜团,有待后人一一解开。

0 阅读:168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