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一高级干部访日期间,不顾多人劝阻非要去靖国神社,回国后就被中纪委开除了党籍,可他却说自己是清白的,这是为什么? 在国际关系的复杂棋局中,外交行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位代表国家出访的官员,其言行都承载着国家的尊严与立场。然而,在 1985 年,一位中国高级干部的访日之行,却因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搅起了惊涛骇浪,让整个国内舆论为之哗然。 这位高级干部,便是周而复。在当时的中国,周而复有着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他早年投身革命,经历颇为丰富。1938 年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报国热情,毅然奔赴中国后方,投身于革命事业。 这位高级干部,便是周而复。在当时的中国,周而复有着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他早年投身革命,经历颇为丰富。1938 年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报国热情,毅然奔赴中国后方,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文化交流工作中,周而复也贡献颇多。1954 年 12 月,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他参加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成功出访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将见闻写成散文集《东南亚散记》。 后来,他先后担任上海市政府文艺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参与创办大型文艺双月刊《收获》。1958 年,他率中国杂技艺术团访问阿根廷、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增进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并创作了相关作品。 1959 年后,他担任对外文委委员、党组成员,兼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日友协和中拉友协副会长等职,多次率团出访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 然而,1985 年的那次访日,却成为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当时,他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访日代表团团长前往日本。在访日期间,一个极具争议的决定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 他不顾众多随行人员的极力劝阻,执意要前往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这个特殊的场所,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国际关系中的敏感点。自 1947 年起,每年 7 月 13 日至 16 日盂兰盆节假日期间,靖国神社都会举办所谓 “御灵祭”,祭奠战争阵亡者。 但实际上,它完全是一座为战争动员设立的国家设施,二战结束前一直是日本陆军省、海军省管辖下的机构。这里供奉着包括二战甲级战犯在内的众多日本战死者,将战犯与普通战死者一同祭祀,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人民的感情。 尤其是 1979 年 4 月,共同通信社披露,东条英机等 14 名二战甲级战犯已于前一年 10 月被秘密合祀进靖国神社,这一行为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可周而复却不顾这一切,带着部分团员踏入了靖国神社。他后来在家信中解释,自己当时未仔细考虑,缺乏政治警惕性,想着自己是作家,为写抗日小说可以进去看看,还拍了照以便写作参考。但这个理由,在国家大义和民族情感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回国后,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国内一片哗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此事,经中纪委严肃调查,认为他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外事纪律,损害了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最终,周而复被中纪委开除党籍。面对这样的处分结果,周而复却坚称自己 “清白”,可他的辩解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他的行为,已然伤害了无数国人的情感,破坏了国家形象,与他所肩负的外交使命背道而驰。 这一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外交活动中,任何行为都不能以个人喜好或所谓的 “创作需求” 为借口,国家尊严、民族感情以及历史伤痛不容丝毫亵渎。靖国神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场所的争议,更是关乎历史认知、正义以及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铭记历史,珍视国家尊严,让类似的错误不再重演。
国防部命令:台湾政客立刻卸掉升起的日本国旗,民进党当局是在玩火。如果意孤行将采取
【270评论】【135点赞】
单身情歌
有机会我去靖国神厕拉屎。
开局一只碗 回复 04-10 23:58
喊几个印度人一起,他们排量大。
欲悔
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