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从浙江到台江,重塑教育生态的引路人

沈涛来说事 2025-04-08 15:00:36

你知道吗,在教育领域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校长 —— 陈立群。他在台江民族中学支教取得的成果堪称卓越,到 2020 年,学校的本科上线率从曾经不到 10% 大幅跃升至 79%,远超当时黔东南州部分同类学校本科上线率均值(约 45%),提升了整整 34 个百分点。这一显著成果改变了众多学生的命运,也改变了当地的教育观念。 或许有人会觉得,在条件艰苦的山区,要提升教育质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可能会认为,投入大量精力也难以获得显著成效。但陈立群校长却打破了这种常规认知。 陈立群校长出身浙江农村,学生时代曾因家境贫寒辍过学。2016 年,从杭州学军中学光荣退休时,多家民办中学向他抛出橄榄枝,一私立中学更是开出了两百万的高薪年薪,可他却毅然拒绝,选择前往 1400 公里外的台江县,出任台江民族中学校长。 刚到台江民族中学时,他看到的是令人痛心的景象。早自习时,很多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把胳膊当枕,有的把脸埋进书里,最多的班级趴着睡觉的竟有三十多个。而且多数班级里学生聚在一起闲聊,老师也对此视而不见,甚至不少老师没备课,学生作业批改痕迹也少得可怜。当时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样的学校,想要改变太难了,甚至可能会觉得这是积重难返,无法挽救。 但陈立群校长没有退缩。当晚,他就召集全校教师开会,严肃宣布:“若有教师继续敷衍教学,立即开除!” 随后,他雷厉风行地对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监督整顿食堂,重新采购新设备,上任不到一个月,果断停掉了两名老师的课,同时一口气发布了十六项校园规章制度。半学期下来,校园从曾经的嘈杂无序变得安静有序,学习氛围焕然一新。 可就在学校向好发展时,2017 年春季开学,竟有六十多名学生没来报名。陈立群心急如焚,忙给教科局领导打电话,得到的回应却是 “今年比往年少了很多,已经很不错了”。这让从教 30 多年的陈立群十分苦恼。 经过调查,他发现辍学的学生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一些家长还觉得读书无用,早早给孩子订了婚或是让孩子出门打工。面对这种情况,陈立群带上会苗语的老师,深入苗寨。每次走访,他都穿笔挺的西装,系上领带,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显得儒雅而亲和。他动员村干部,走访苗民家庭,耐心讲述教育如同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他还会给村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也是农村出身,小时候家里贫困,一直努力读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你们的小孩只要努力,以后肯定比我更好。” 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光芒,一位八岁的男孩鼓起勇气说:“校长,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穿西装,当大人物!” 在陈立群校长和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回到了校园。 陈立群在学校内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他拿出自己的工资积蓄,设立奖教金,举办教学比赛,奖励教学突出的老师,还派年轻教师到杭州学习,为学校培养了一批 “带不走的师资队伍”。2017 年高考,台江民族中学二本上线人数大幅增加,较当年黔东南州部分同类学校二本上线人数均值(约 150 人)多出了 80 人左右。 陈立群抓住这个机会,组织老师走进村寨宣讲,为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做喜报,敲锣打鼓到学生家门口。这一举动让村寨里的人们纷纷议论:“原来读书这么光荣啊!”“还是多读书好,看看人家孩子,多有出息!” 渐渐地,当地辍学现象基本消失,尊师重教的好风尚悄然兴起。 陈立群校长先后荣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代楷模” 等诸多殊荣。他成了台江民族中学的名誉校长,依然在西部大地上,持续播撒教育的种子,点燃希望的火焰。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在看似艰难的环境中,也能通过努力创造教育的奇迹。 你说,这样的校长,难道不值得我们致敬吗?

0 阅读:22
沈涛来说事

沈涛来说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