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驾崩得很突然,弘历跪在灵前痛哭不止,连继位遗诏都不在乎,臣子们纷纷夸他孝顺。没想到弘历继位后连干三件大事,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在暗地里骂他不孝。 雍正是个勤勉理政的明君,他在位时不仅严格约束大臣,更严格约束自己,在子女面前也向来严肃。凭借着这样的行事风格,大清的实力壮大了不少,百姓的生活也安稳,但他的身体却被累坏了。 为此,他找来了许多道士,让道士们炼制弹药,意图延年益寿。58岁那年,他的身体虽然已经大不如前,却也还算康健,他还特意带着人跑到了圆明园避暑。 去之前都还好好的,没想到他却没能走回去。在他驾崩之后,宝亲王弘历跪在灵位前嚎啕大哭,下人搀扶都不起来,一度伤心欲绝。 这时,张廷玉也找到了雍正随身携带的诏书,将遗诏展示于众人眼前。遗诏上写得明明白白,要让弘历继位,做新一任皇帝。 即便如此,弘历依旧没有丝毫喜悦之情,看起来区区皇位压根比不上他与雍正之间的父子情谊。他哭得伤心,身边的臣子们也纷纷落泪,感念雍正的恩德,还夸赞弘历至善至孝。 不过在他登基之后,接下来的操作就好像不那么孝顺了。乾隆继位,先将雍正留在宫里的道士全都赶了出去,还说雍正从来没吃过这些道士炼的丹药。 这件事虽然与雍正的心意相反,但大臣们尚能容忍。然而没过几天,乾隆又下旨,将雍正的兄弟允禩与允禟放了出来,不仅为他们平反,还将他们复立为皇族王公。 当年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为了与允禩、允禟争夺皇位,之间明争暗斗了多少年,损失了多少人。雍正在的时候,旁人都不敢提允禩和允禟的名字。如今乾隆却大张旗鼓地将这些人迎了出来,不就是在打亲爹的脸。 就在一些老臣感到不满的时候,乾隆又干了一件大事。他将雍正生前推行的“奏开垦”政策废除了,雍正推行这项政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许多铺垫,就这么被乾隆叫停了。 可以说,乾隆用三道轻飘飘的旨意,将雍正的计划砸了个稀巴烂。那些原先夸赞新帝孝顺的臣子们都闭上了嘴,只敢在心底里表达不满。 但乾隆却很高兴,他原本就不大喜欢父亲,他觉得父亲对亲人、臣子们太过苛刻。相比起父亲,他更崇拜爷爷康熙,更想成为康熙那样的君王。 他连下三道旨意,成功得到一批皇族的支持与助力,也让老百姓对自己赞不绝口,他很聪明,一上位马上就赢得了人心,稳住了自己的地位。 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推动了大清的农业发展,守卫了边疆的和平,创造了康乾盛世,乾隆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 只不过从乾隆后来的种种做法来看,他当年在灵前痛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演戏,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至于亲情与皇位究竟孰轻孰重,恐怕还有待商榷。
乾隆登基时,北京一百里之外有一片大荒甸子。乾隆想:“山东多灾民,要是能移民来这里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