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叔是那种能一边咳嗽一边抽烟还说“抽了才舒服点”的人。你要劝他戒烟,他就瞪你一

松尘谈科普生活 2025-04-08 15:53:22

我二叔是那种能一边咳嗽一边抽烟还说“抽了才舒服点”的人。你要劝他戒烟,他就瞪你一眼:“我抽了一辈子,抽出毛病了我认。”结果他真就抽出事来了,关键是——不是他认不认的问题,而是命差点没了。   去年冬天,他突然心口疼得像是有人拿铁钳子拧,脸色惨白,冷汗直冒。送到医院,医生看完片子,脸色比我二叔还难看,说了一句让我到现在都忘不了的话:“他这心肌梗死,可能挺不过今晚。”   这一句话,把我吓懵了。但真正让我惊讶的,还不是医生的诊断,而是我二叔病房里出现的那个人——一个我万万没想到的人。   原来我二叔早在三年前就被查出冠心病,医生明确嘱咐过:不能抽烟,不能喝酒,得控制情绪。他当场点头答应,回家照抽不误,理由是“活一天算一天”。家里人都劝过,但他就是不听,觉得小病拖一拖就过去了。   那天晚上,医生一边安排抢救,一边叹气:“像你二叔这种病,最怕抽烟。香烟里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能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更容易凝固,这不就是往火药桶里扔火星子吗?”   我听得心里直发凉。更糟的是,医生还说了句:“抽烟这事,对一些病人来说,就跟慢性自杀没区别。”   我问他哪几种人最不能抽,他说了四种,其中第一种就是我二叔这种——有心血管病的。   接着他说:“第二种是哮喘或者慢阻肺的患者。你想啊,本来气道就像被挤压的吸管,烟一进来,那就是往里倒水泥。呼吸困难、咳嗽、痰多,最后可能直接窒息。”   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几年前我们小区老刘头的样子。他本来就是个老烟民,后来查出慢阻肺,还坚持每天抽一包。某天冬天忽然喘不上气,送去医院也没抢回来。   医生继续说:“第三种是糖尿病患者。香烟会让血糖控制更困难,还会加速血管硬化,特别是微血管病变,眼睛、肾脏、神经,统统遭殃。”   我心里又咯噔一下。我妈就是糖尿病患者,好在她早年戒了烟——没错,我妈以前也抽烟,还是我爸带着她一起戒的。听医生这么一说,我越想越后怕。   “第四种,”医生说完前面三种,顿了顿,“是癌症患者。”   我以为癌症患者不抽烟是常识了,结果医生说:“你知道有多少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还在偷偷抽烟?尤其是肺癌患者,有些人甚至化疗当天还要来一根。”他摇着头说:“这不是给医生添乱,是给自己判刑。”   我听得脊背发凉。那一刻我才明白,抽烟这事儿,不是意志力的问题,是命的问题。   我二叔那晚抢救过来了,但医生说他心脏受损严重,以后稍微一激动就可能复发。可你猜怎么着?他出院后,刚回家没两天,就开始偷抽了。   我们一家轮番上阵劝他,他装聋作哑。有一天我妈一边给他端粥,一边轻轻说:“你孙子还在幼儿园等你接他呢。”那天晚上,他把烟全扔了,说:“你婶儿骂我抽烟没脑子,我现在信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彻底戒了。有一次我去他家,闻到阳台上有烟味,我说:“你不是戒了吗?”他愣了两秒,眼神有点飘,说:“就一根……我压力大。”   我没说话,走到阳台,看到烟灰缸里不止一个烟头。   故事讲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到底该怎么戒烟?有没有用?医生告诉我,戒烟的第一个月是最难的,之后身体的变化才会慢慢显现:肺功能开始恢复,血管逐渐扩张,血压和心率下降,心脏负担减轻,甚至味觉和嗅觉也会恢复。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癌症这四类病的人来说,烟草就是毒药。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吸烟每年导致超过800万人死亡,其中超过100万人是因二手烟暴露致病。这不是吓人,这是现实。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属于这四种病中的任何一种,拜托,别再拿命去赌。医生说得很清楚:这些病一旦沾上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失效。   我二叔现在虽然偶尔还偷着抽,但每次都被我婶儿抓个正着。她现在不再骂了,而是默默把孙子的画递给他看——画上是个小朋友牵着爷爷的手在公园里散步。   他盯着画看了很久,最后说:“我想多陪他几年。”   这句话,比医生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更有用。   专业医学科普补充:   吸烟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糖尿病以及癌症患者危害巨大。   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加重病情,降低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风险。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人数每年超过200万人。   对于这四类患病人群,戒烟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一步。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