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没有看上他,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

纯情如雪 2025-04-08 16:51:03

1933年,钱钟书追求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没有看上他,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没想到她的原因非常简单又实际:他长得好看。 1933年,钱钟书才华横溢,狂傲不羁,追起燕大校花赵萝蕤来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可惜,赵萝蕤愣是没瞧上他,眼里只有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陈梦家。原因?简单得让人咋舌——陈梦家长得好看。 赵萝蕤,1912年5月9日生在江苏苏州,家里可是正宗的书香门第。她爹赵紫宸是个大名鼎鼎的神学家和教育家,在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都教过书。赵萝蕤从小就聪明得不行,小学连跳好几级,16岁就考进了燕京大学英语系,20岁毕业后又跑去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深造。这姑娘脑子好使,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四门语言玩得溜,还会弹琴,翻译水平更是牛到不行,被人夸成“三百年一遇的奇女子”。这么个才女,追求者肯定少不了,钱钟书就是其中一个。 1933年,钱钟书在清华大学那是个人物,狂得没边,公开说过“清华没人配当我导师”。他才气是真高,文章写得漂亮,脑子转得快,看上赵萝蕤也不奇怪。钱钟书追她的时候,估计觉得自己条件挺硬——才华满满,家境也不差,未来前途无量。可惜,赵萝蕤压根不吃这套。钱钟书再怎么才高八斗,在她眼里也就是个普通追求者,没能打动她的心。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意外,毕竟钱钟书后来名气那么大,可在当时,他还真没抓住赵萝蕤的眼球。 赵萝蕤看上的,是个叫陈梦家的家伙。这人当时啥也没有,家穷得叮当响,还寄住在赵家,靠着赵紫宸的接济过日子。陈梦家没钱没背景,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张好看的脸——眉清目秀,气质有点像古画里的书生。赵萝蕤第一次见他,就被这长相给吸引了。她后来跟人说,陈梦家长得好看是真,但她看中的还不止是脸。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但往深了挖,其实挺有意思。 陈梦家虽然穷,可他不是个废柴。他喜欢写诗,研究古文字,后来还在文学圈和学术圈混出了名堂。赵萝蕤跟他接触多了,发现这家伙虽然没钱,但脑子里有货,眼里有光。她一个才女,平时见的都是些自命不凡的家伙,陈梦家的那种沉静和才气,可能正好戳中了她的点。所以,说她选陈梦家单纯因为长得好看,其实有点表面化了。她看脸是真,但看灵魂也不假。 赵萝蕤和陈梦家的关系,慢慢从朋友升温成了恋人。她周末常回赵家老宅,跟陈梦家聊诗聊文学,俩人越聊越投机。1936年,他们决定结婚,婚礼就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室办的,没啥排场,简单得很。周围人看着都纳闷,赵萝蕤这么个才女,咋就挑了个穷小子?有人劝她,她就淡淡地说:“你们光看他没钱,没看到他眼里有东西。”这话听着挺文艺,但也挺实在,说明她选人不是瞎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子不好过了。赵萝蕤跟陈梦家一起南下去了昆明,加入了西南联合大学。那时候条件苦,俩人住茅草屋,赵萝蕤白天种菜喂鸡,晚上还得翻译书;陈梦家在联大教书,顺便研究古文字。生活虽然穷,但他们没放弃学问。1944年,陈梦家被芝加哥大学请去讲中国古文字学,赵萝蕤跟着去了美国,顺便读了个哲学博士。1948年,她博士毕业,俩人一块儿回国了。 回国后,陈梦家进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萝蕤在北京一所大学教英语文学。日子本来挺平稳,可惜好景不长。1957年,陈梦家因为学术观点跟人杠上了,被批判,工作也受限。到了1966年,情况更糟,他在家自杀了,死的时候才55岁,留下一堆没写完的东西。 陈梦家走后,赵萝蕤日子不好过。她把丈夫的诗稿藏起来,自己扛着生活往前走。后来她又开始翻译,耗了大半辈子把《草叶集》译完了,说是给陈梦家的纪念。1991年,这本书出了,她也老了,身体越来越差。1998年1月1日,她在北京去世,86岁。一辈子挺不容易,经历了战争、丧夫、苦日子,但她硬是靠才华和韧劲撑了下来。 回头看1933年那事儿,赵萝蕤选陈梦家,真不只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她自己说是因为“他长得好看”,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有点自嘲的意思。她一个才女,眼光不可能那么肤浅。陈梦家的外貌可能是第一印象,但让她下定决心的,肯定是他的才华和性格。俩人后来的生活也证明,他们不是凑合过日子,而是真有感情,能一块儿吃苦、搞学问。这段感情,比钱钟书的才子佳人剧本接地气多了,也真实多了。 赵萝蕤这人,聪明、倔强、有眼光。她没被钱钟书的才华晃花眼,也没嫌弃陈梦家的穷。她选了个自己看得上、跟自己合拍的人,过了一辈子。这事儿搁现在看,也挺有意思——才女不一定非得找个门当户对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首诗,就够了。

0 阅读:70
纯情如雪

纯情如雪

纯情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