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一12岁的男孩见家里柜子没锁,便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这时,一个笔记本引起了他的注意,里面还夹着一封信,信里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1992年,北京大兴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12岁的祁国建像往常一样,准备打开家里没锁的柜子拿点钱买冰棍。 他翻出5毛钱,正准备跑出去,却被一个旧笔记本吸引住了。打开一看,里面夹着的一封信,瞬间让他呆立在原地。 信中的内容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上面清楚地写着,他并非现在的父母亲生,而是被抱养来的孩子。 祁国建的养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三口的日子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平实幸福。 那时的农村,邻里关系紧密,谁家有点事都能传遍全村。祁国建的父母勤劳朴实,在村里口碑很好。他们对祁国建的疼爱,村里的人都看在眼里。 发现信的那一刻,祁国建心里五味杂陈。他反复琢磨,信上姓氏跟自己不一样,是不是弄错了?而且父母对自己的好,那可不是装出来的。 小时候怕打雷,一打雷母亲就紧紧抱住他,捂住他耳朵;家里炖鸡,父母总是把两个鸡腿都留给他;过年吃饭,最好的菜父母总是先夹给他。 但犯错了,父母也绝不姑息。有一回,他沉迷录像厅的武打片,偷偷买了水果刀放书包,父亲发现后,狠狠拿扫帚打他大腿,严厉警告他不准拿刀。 这一打,更多的是对他安全的担忧啊。 当晚,祁国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心里害怕,怕父母因为他知道了秘密就不要他了。在那个小小的年纪,被父母抛弃是他能想到最可怕的事。 可第二天,当他想再看看那封信时,却发现信不见了。他慌了神,觉得肯定是母亲拿走了,那接下来父母会怎么对自己呢? 那几天,他时刻留意父母的一举一动,可父母对他的态度和往常一模一样,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慢慢地,祁国建把这个秘密藏在了心底,生活好像又回到了正轨。 然而,两年后的一天,母亲主动和他摊牌了。那晚,母子俩面对面躺在床上,母亲认真地说:“国建,我告诉你一件事。” 祁国建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翻身背对母亲。果然,母亲说出了那个他一直不愿面对的事实:“儿子,你其实不是我亲生的。” 母亲接着拿出那封信,详细讲述了当年的情况。 原来,祁国建亲生父母从福建来北京看病,钱花光了,那时祁国建才1个月大,连奶粉都买不起,无奈之下才将他托付给现在的养父母。 母亲还说,信上有地址,将来他要是想找亲生父母,能有个线索。 那一刻,祁国建眼泪夺眶而出,他觉得养母太伟大了,不仅养育了他,还能坦然面对这个秘密,尊重他的选择。 1997年,上高中的祁国建怀着好奇与感恩,按照信上地址给福建寄了封信,可最终因查无此人被退回。 这之后,寻亲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但随着父亲身体越来越差,常年住院治疗,家庭的重担让他不得不把寻亲一事搁置。 直到2017年,37岁的祁国建看着年迈的养父母,心里越发急切。他担心再不去找亲生父母,可能就永远没机会了。 而养父母看出他的心思,全力支持他去寻找自己的根。在养父母的鼓励下,祁国建求助了公益寻亲节目。 节目组和志愿者们开始了艰难的寻找,通过各种线索排查,终于在杭州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毛燕娇。 见面那一刻,毛燕娇紧紧抱住祁国建,泣不成声:“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妈妈当时也是没办法,只想给你找个活路啊……” 原来,当年毛燕娇夫妇把儿子送出去时,就承诺过绝不打扰现在的家庭。这30多年来,毛燕娇虽然常常跟身边儿女念叨弟弟,一提起就伤心落泪,但始终坚守承诺。 如今,祁国建有了两对疼爱他的父母,两个家庭也亲如一家。毛燕娇总叮嘱儿子要孝顺养父母,养父母也让他常去看望亲生父母。 从祁国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复杂与伟大。养母当年接纳他,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面对秘密也选择坦诚相告,这份爱毫无保留。 而亲生母亲毛燕娇,即便生活艰难,忍痛送走儿子后,也一直坚守承诺,未曾打扰。 祁国建在得知身世后,没有怨恨,而是怀揣着对两边家庭的感恩,努力寻找自己的根。 这背后,是人性中的善良、责任与爱。在生活里,我们可能也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真相,但像祁国建一家这样,用爱与包容去化解,最终收获的,是双倍的温暖与幸福。
2022年,北京3个儿子每人出资5万,给父母买房养老,父母去世时,房子市值300
【40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