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年仅25岁的“女流氓”翟曼霞跪在刑场等待被枪决,行刑前她突然对着天空

混沌于浮云 2025-04-08 19:17:54

1983年,年仅25岁的“女流氓”翟曼霞跪在刑场等待被枪决,行刑前她突然对着天空歇斯底里地喊道:“我是无罪的!”话音刚落,随着一声枪响她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25岁。 翟曼霞,196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父母靠海外贸易谋生,家里常有外国杂志和进口货,这让她的童年比同龄人多了几分色彩。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活泼开朗,在学校里成绩拔尖,尤其擅长英语。那时候,能学外语的孩子不多,她的才华让老师和同学都刮目相看。家里条件好,她接触到的东西也多,像收音机里传来的外国音乐,还有父母从国外带回的衣服,这些都让她对世界充满好奇。 1978年,中国刚打开国门,她的父母决定举家迁往国外。她跟着去了,告别了上海的弄堂,踏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国外,她接触到更开放的文化,思想也慢慢变了。她开始觉得恋爱是件自由的事,不该被条条框框绑住。在留学那几年,她交往了18个男朋友,每段感情都让她更了解自己。她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这种想法,在当时的中国完全行不通。她回国后,带着国外的生活方式,却撞上了国内保守的观念。她的故事,就像一颗火星,点燃了周围人的议论,也为她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翟曼霞的麻烦,始于她回国后的生活。她在国外养成的习惯,比如穿着时髦的衣服,和不同的男士交往,在国内成了众矢之的。1983年夏天,她穿着从国外带回的泳装去河边游泳。这件泳装紧身又露肩,在当时的中国简直是异类。路人看她,有的惊讶,有的指责,有人甚至报了警。警察来了,把她带走,理由是她的穿着和行为“有伤风化”。 事情没就这么结束。警察查了她的住处,翻出几件衣服和信件,又找邻居问话。有人说她常跟男的出入公共场所,有人嫌她打扮太招摇。调查越挖越深,她的恋爱史被抖了出来——留学时交往了18个男朋友。这在当时的社会眼里,简直是大逆不道。舆论炸了锅,有人骂她“放荡”,有人说她丢了中国人的脸。 没多久,她被抓起来,以“流氓罪”起诉。法庭上,法官认定她的行为严重违背道德,判决很快下来:死刑。1983年秋天,她被押到刑场。行刑前,她喊出“我是无罪的!”声音嘶哑却坚定,可这喊声没能救她。枪响后,她的生命就此结束,年仅25岁。 翟曼霞死后,消息传开,社会反应很复杂。街头巷尾有人惋惜,觉得她年纪轻轻就没了,太可惜。也有人冷笑,说她行为不检点,死得活该。当地报纸简单提了提,标题很醒目,但没多说细节。那时候,“流氓罪”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她的案子不过是其中之一。 几年过去,她的死开始引起更多讨论。一些学者觉得“流氓罪”太模糊,容易冤枉人。社会上也有人开始反思,这么重的惩罚到底公不公平。小报偶尔提起她,配上模糊的照片,让她的名字没完全淡出视线。到了1997年,“流氓罪”终于被废了,法律改得更具体了些。不少人觉得,这跟过去那些案例脱不了干系。

0 阅读:2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