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知名主持人吴小莉踏上浙江的土地,意外寻访到素未谋面的同父异母兄长。当她目睹兄长家徒四壁的窘境时,百感交集涌上心头,那一刻,一个隐秘的决断在她心底悄然成形…… 【消息源自:《吴小莉寻亲记:一段跨越海峡的家族往事》2023-09-15 两岸人文周刊】 吴振华把老照片摊在茶几上时,手指一直在抖。那张泛黄的合影里,穿粗布褂子的年轻女人抱着婴儿,站在浙江老家的青石板台阶前。"这是你大妈陈梅娥,这是你大哥......"他嗓子突然哑了,像被什么哽住了。台湾六月的空调房里,吴小莉看着父亲花白鬓角渗出的汗珠,第一次意识到"历史"这个词原来是有温度的。 这个秘密埋了四十年。1949年吴振华随部队撤退时,儿子才刚满周岁。后来两岸断绝音讯,他在台湾娶妻生子,成了人人尊敬的中学教师。直到退休那年,他偷偷托人往老家寄过信,却石沉大海。"你大妈不识字,说不定早改嫁了......"老人总这么自我安慰,可书柜最底层那摞汇款单存根暴露了心事——最近一张是上个月寄往浙江衢州的。 "爸,我去找他们。"吴小莉收拾行李时,丈夫正往箱子里塞凤梨酥和冻顶乌龙茶。"带点见面礼总是好的。"他轻声说。飞机降落在杭州时,空乘播报当地气温38度,比台北还燥热。计程车往乡下开的路上,稻田里的蝉鸣声大得惊人,吴小莉攥着地址纸条的手心全是汗。 陈家比想象中更偏远。三轮车司机第七次停下问路时,指着远处山坳里几间灰瓦房:"喏,就是那个没贴瓷砖的院子。"穿蓝布衫的老妇人正在井边打水,木桶撞在井壁上"咣当"一声,惊得院子里芦花鸡扑棱棱乱飞。吴小莉突然不敢下车了——那妇人侧脸和父亲书桌上的照片重叠在一起,只是皱纹像刀刻似的深。 "您认识吴振华吗?"话刚出口她就后悔了。老妇人手里的水瓢"啪"地掉进井里,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屋里冲出来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警惕地挡在前面:"你是台湾来的?我爹早死了!"吴小莉这才注意到,他右眉骨上有道疤——和父亲说的一模一样,那是小时候从八仙桌摔下来磕的。 堂屋的八仙桌还在,只是缺了条腿用砖头垫着。陈梅娥颤巍巍捧出个铁皮饼干盒,里头整整齐齐码着四十多张汇款单。"邮递员说这些钱要本人才能取,我走了三十里路去镇上按手印......"她突然咧嘴笑了,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振华写的字真好看,和当年结婚证上一样。" 晚饭是咸菜炒毛豆和蒸南瓜,吴小莉偷偷把哥哥家五岁的小孙女拉到里屋,往她口袋里塞红包时,孩子突然说:"爷爷说台湾在很远的海那边,要坐会飞的大船才能到。"院墙外传来摩托车声,原来是侄子从县城工地赶回来,后座绑着特意买的鲜肉月饼。年轻人拘谨地搓着手:"姑......姑姑尝尝,不知道合不合口味。" 离别时吴小莉掏出准备好的银行卡,哥哥却把她的手推了回来。"爹寄的钱够盖新房了,你看梁都立起来了。"他指着屋后新伐的杉木,"等通了自来水,接阿妈去住楼房。"暮色里陈梅娥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告诉振华,我不怨他。"老人粗糙的掌心热得发烫,"那年他要是留下,早被斗死了。" 回台北的飞机上,吴小莉一直盯着云海发呆。父亲在接机口来回踱步,看见她就红了眼眶:"你大哥......他像谁?"第二天全家福被郑重摆在客厅正中,照片里大陆的哥哥一家穿着新买的格子衬衫,背景是刚上梁的水泥新房。如今每月初五,吴家固定要打一通长途电话,小孙女在电话那头背"床前明月光",吴振华就跟着念"疑是地上霜",谁也听不清谁,但笑声能穿透整个海峡。
2000年,知名主持人吴小莉踏上浙江的土地,意外寻访到素未谋面的同父异母兄长。当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4-09 00:57:44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