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加关税?贸易战再次升级,普通人面对变局,如果手上有点余钱,个人认为应该这样做: 第一、想办法存够半年生活费! 除非你收不抵支,月光族,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然,就应该每个月都拿出一点钱存起来,起码要存够半年的家庭支出,能覆盖房贷、车贷、生活费,就算半年没有收入,也不至于房贷断供、家里断炊。 具体来说,如果你家每月生活费2500元,房贷3500元,则每个月刚性支出就是6000元,半年就是3.6万元,这笔钱存个活期,要做到随取随用。 不要以为自己有工作,收入高,就没必要抠抠搜搜过日子,挣一万,花两万,要有危机意识,连大老板都会破产,何况我们小老百姓。要学会未雨绸缪,晴带雨伞,饱带饥粮,遇上事情,才能自如应对。 第二、如果有余钱,可分批存定期。 普通老百姓,不要太过迷恋投资,更不要听信网上陌生人,甚至是朋友的话,下大血本,盲目去参与大项目。你以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可人家说不定早就和狼打好招呼了,就等着你舍出的孩子了。 如果手上有点钱,比如10万元,不要全部存活期,也不要一次梭哈存个定期,可以分三笔,1年定期存3万,两年定期存3万,三年定期存4万。 前几年,我们有钱都去买房买股票,可有个朋友看到存款利息比较高,就分批定期存,最高的几笔存了五年期,利率4.05%,每年能拿几万利息。而买房的呢,亏了几十万,买股票的还在为回本睡不着。 第三、买个大冰箱,囤点生活必需品。 不是夸大其词,也不是危言耸听,经历过口罩生活后,我们更应该明白,“有备无患”这个成语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有个姨,在大城市生活,家里有个大冰柜,当初囤了好多肉、蛋及各种食材,闷声吃! 估算一下,自家半年吃多少米,囤个半年的量,吃旧的,补充新的。家里要备常用药品,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如果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至少要备够半年的量,特别是进口类药物,多囤点。 家里备个手电筒,搭配好电池,有条件的就备个太阳能充电宝、手摇发电收音机,净水器的滤芯也要准备好备用的,不怕别人笑话,过好自己的日子。 第四、不要换车,也别投资房产,珠宝只买黄金。 车是损耗品,就算是新车,出了4S店,立马贬值10%以上,买了车还没完,保险、保养、油费、停车费、小剐小蹭的维修费,哪样不要钱?这些钱,你打专车,有司机,不用自己停车,还剩一大半。 非必要不要买房,新的住房标准出来后,层高3米以上,墙体、楼板隔音性能大幅提高,日照足够,又保温,老房子就成了牛夫人,以后还得掉价。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还会降,要管住手! 不要去买什么奢侈品,再好的包包,用的也只是动物的毛皮,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钻石之类更是可笑,称之为骗局也不过分。实在要买,可分批买点黄金,每跌10%就补充一份。业余人士慎买股票。 第五、量力而行,不要借钱消费,不要透支自己。 前几年钱好赚,大家习惯了高消费,甚至有人扬言,会花钱的人,才有动力挣钱。可这两年,这些人集体沉默了,钱不好赚,透支的消费要还债,咋办? 一定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带孩子玩一次游乐场,以为划算就买了十次卡,后面再也不去;偶尔健个身,觉得年卡划算,办了,还顺带请了私教,可一个月就去一两次,这样的消费习惯,浪费了你多少钱?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建议取消手机支付,重新用起现金,只有口袋里的纸币,一张一张地减少,你才会肉痛,刷手机,总感觉刷的不是自己的钱! 第六、正确看待保险,别谈虎色变,给自己兜底。 不要过于焦虑,每年买几万块钱保险,但也别谈虎色变,必要的保险,还是要考虑的,换个角度来看,汽车要是没买保险,你敢开上路吗?为什么换了自己,就觉得无所谓,难道自己还比不上机器? 如果自己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社保,也买不起商业险,但就咬紧牙关,给家里每个人买份居民医保,每年400元,省下来也干不了太多事,却能给自己一份保障,才有底气去拼,不然,生病住院,找谁? 如果可以,请给自己上一份百万医疗险,每年几百块足以,能覆盖大病支出。你是家庭的顶梁柱,有风有雨,天塌了都是你去扛,千万别先倒下了。 如果你住的是老房子,还可以考虑给家里来一份家财险,火灾、漏水,家里有损失,能找人来兜底。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保障,自己要是挣不到以前那么多钱了,就把风险转嫁到别处去吧! 都说由奢入俭难,可特殊时期,咱们还是熬一熬吧! 普通老百姓,没有旱涝保收的工作,更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大风险,那就稳一稳,再求机会去发展。 大夏必胜,未来,我们将见证历史,重回巅峰!
贸易战很有意思的小细节,你发现了吗?在关税的交替较量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是每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