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云南王"龙云怒不可遏,对着送行的杜聿明破口大骂,这一幕,不仅揭开了

玲珑说历史 2025-04-09 09:05:47

1945年,"云南王"龙云怒不可遏,对着送行的杜聿明破口大骂,这一幕,不仅揭开了"五华山事件"的序幕,更预示着中国政坛即将迎来一场巨变,究竟是什么原因?

1884年,也就是清朝光绪十年的秋天,龙云出生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龙云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他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小龙云在私塾里读了几年书,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仅靠读书是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书本,投身到了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辛亥革命爆发时,年轻的龙云加入了哥老会,随后又投身滇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912年,对龙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进入了云南讲武堂学习,在这里,龙云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还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当时,一位自称"天下无敌手"的法国拳师来到云南,在讲武堂设擂台挑战,连续两天,无人是这位法国拳师的对手,就在第三天,身材矮小的龙云站了出来。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彝族小伙子,竟然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位法国拳师打倒在地,这一战,不仅让龙云名声大噪,更引起了当时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从此,龙云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领导人,龙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显得格外开明,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

这种做法不仅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也为后来云南的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龙云的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相当超前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龙云与中央政府,特别是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最初,龙云是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政策的,但是,随着对蒋介石本性的逐渐认识,龙云的立场开始发生变化。

他开始支持学生运动,甚至在1944年秘密加入了民盟,明显倾向于支持中国共产党。

这种立场的转变,无疑加剧了龙云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作为云南省主席,龙云不再完全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尤其是在反共政策上,他表现出了坚决的抵制态度,这种情况,自然让蒋介石感到十分不满。

尽管如此,在抗日战争期间,龙云还是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滇缅公路。

这条公路是当时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于支持抗战具有重要意义,龙云采用了"三根鸡毛,一副手铐"的强硬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充分体现了龙云的魄力和能力。

然而,好景不长,1945年10月6日,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龙云的政治生涯迎来了转折点。

那天,在昆明长官公署外的机场,准备登机离开的龙云被杜聿明阻拦。这一幕,成为了"五华山事件"的开端。

杜聿明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兵堵在登机口,与龙云发生了激烈的言语交锋,双方就国家利益和西南稳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场面一度十分紧张。

龙云怒斥杜聿明:"杜聿明你这个滥狗,我是委员长的行营主任,他不要我干,只须一个电报,你三更半夜率领部队包围昆明,进攻行营,以下犯上,行同造反,你要干什么?"

这场对峙,实际上是蒋介石夺取云南控制权的一部分,早在1945年,蒋介石就派遣杜聿明前往云南,通过军事包围等手段迫使龙云放弃云南省主席职位。

这一事件被称为"五华山事件",标志着蒋介石重新掌控了云南这一战略要地。

龙云最终被迫离开云南,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权,这对于曾经的"云南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就此停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于龙云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他被任命为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0年,龙云进京,出任了多个重要职位,如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这似乎预示着龙云的政治生涯将迎来第二春。

然而,命运再次和龙云开了个玩笑,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龙云因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意见而被打成右派,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云南王",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政治运动的漩涡。

1962年,龙云在北京逝世,值得欣慰的是,中共中央为他摘掉了"右派"帽子,让这位"云南王"风光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1980年,龙云获得平反,为他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0 阅读:26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