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无缘无故要赐死冯胜,冯胜心寒至极,跑到朱元璋面前质问:“臣无子嗣,手中也无兵权,陛下为什么一定要置臣于死地?”朱元璋毫无愧疚地说:“我如今年岁已高,太孙年纪尚小,确实不能留你。” 冯胜知道今日他是没机会活着出宫了,只能自尽。看着冯胜死在眼前,朱元璋心中放心了不少,但面上也有些悲伤。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原名叫朱重八,因为在家族中的兄弟中排行老八。他完全是寒门出身,没有达官显贵的出身,也没有贵族的血脉,早先父母靠种地为生,过得十分凄苦。 在他十几岁时,家乡遭了严重的旱灾,地里几乎颗粒无收。更加倒霉的是,第二年当地又发了瘟疫,许多人因为染病或者饥饿而死。 朱元璋的家里也没有幸免,他的父亲和母亲先后离开了人世。朱元璋知道待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便跑到寺庙当了和尚,想在寺里混口饭吃。 然而寺里也受到了灾害的影响,粮食明显不够了。惊慌之中,住持将寺里的许多小和尚赶下了山,让他们到外面化缘,朱元璋就在其中,他这一化缘就是三年。 这天,他收到了儿时伙伴的信,信中提到了如今的起义军首领郭子兴,好友将郭子兴夸了一通,邀请朱元璋也加入起义军,起码能吃饱饭。 朱元璋将信放在桌子上,心中有些犹豫,毕竟打仗是很危险的。谁知与他一起化缘的和尚看到了他的信,直接将他告到了官府,朱元璋心中恐惧,连夜便逃到了起义军的驻扎地,投靠了郭子兴。 很快,朱元璋就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他心思通透,擅长与人打交道,又身强体壮,打仗时总是冲在前面,很快就被郭子兴注意到了。 郭子兴越看越觉得朱元璋是个人才,可堪托付。他不仅将朱元璋提拔到了自己身边,做了自己的亲信,还将养女许配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有了家庭,可谓是春风得意。 他的队伍壮大得很快,手下管理着三万多名士兵。朱元璋将这么多人管理得很好,他设立了严明的纪律,不允许手下的兵欺压百姓,打出了好名声。 也因此,不仅百姓们很欢迎朱元璋,许多有才能的人也主动来投靠他。期间,冯国用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朱元璋,冯胜也在其中。 初见冯国用,朱元璋就十分满意,因为冯国用身穿儒冠儒服,一看就是有勇有谋的人。朱元璋便问冯国用,有没有平定天下的办法。 冯国用恭敬地说:“可先夺取金陵,作为我军之根本,再征讨四方。要广纳人心,宣扬仁心,不可贪图美色与金银财帛,如此大业可成。” 朱元璋抚掌而笑,心中十分满意,便将冯国用留在身边,让他做自己的谋士。同时冯胜南征北战,一路立下汗马功劳,成了朱元璋时时夸赞的国之重臣。 朱元璋曾说,自己能得这些人辅佐,实乃大明之幸。然而在他年老之后,看待这些功臣的心就变了。 他原本已经培养好了继承人,那就是太子朱标,为了让朱标坐稳皇位,朱元璋已经下狠手处置了一批功臣。 正当其他人以为自己能够幸免时,朱标却病逝了。太子死了,他的兄弟们自然死死地盯着皇位,然而朱元璋却不愿意,他执意要将孙子朱允炆立为太子。 朱元璋心中着急,因为朱允炆的年纪太小,根本斗不过这些老臣。于是他又起了杀心,再次拿起屠刀杀了许多功臣,其中就包括蓝玉与冯胜。 在蓝玉死后,朱元璋就把冯胜召回了京都。冯胜战战兢兢地跑到朱元璋面前,跪下就开始表忠心,他说:“臣忠于陛下,忠于朝廷,一片忠心天地可鉴,绝无二心。”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却问:“你可与朱橚有联系?” 冯胜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朱元璋又说:“你原是朱橚的岳父,见面也没什么,只是不要私下见面才好。” 冯胜连连保证道:“臣不敢。” 朱元璋便说:“那爱卿请回吧。” 冯胜抹着额头上的汗从地上爬了起来,一抬头却看见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盯着自己,他赶紧低下头,快步出宫去了。 冯胜心里明白,朱元璋一定是知道自己私下与朱橚见面了。朱橚虽然娶了冯胜的女儿,但他到底是朱元璋的儿子,也是有可能想夺取皇位的。 即便冯胜一口咬定说没有,但朱元璋还是疑心他。冯胜提心吊胆地等了几个月,发现朱元璋并没有杀他,以为自己躲过了危险。 谁知两年后,朱元璋的旨意还是下来了。冯胜颤抖着接过圣旨,带着对朱元璋的恨意绝望自尽了。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无缘无故要赐死冯胜,冯胜心寒至极,跑到朱元璋面前质问:“臣无
平原隐者吖
2025-04-09 10:21:39
0
阅读: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