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航空前脚刚签完50架波音737的订单,后脚中国就对波音加征34%关税,单架成本直接暴涨4080万美元,50架就是20.4亿美元。 中银航空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中美贸易战的缩影,两头受气的永远是夹在中间的企业,这事儿搁谁头上都得懵圈,就像你刚买了房,第二天房价腰斩,开发商还不让退房——要么认栽,要么赔违约金,横竖都是亏。 先说说这关税加征的事儿,美国那边从2025年4月2日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咱们这边4月10日就反制回去,对波音飞机、航材这些美国货直接加税34%。 这可不是针对中银航空一家,而是整个中美贸易战的延续,特朗普政府搞对等关税,说白了就是想逼着中国在贸易谈判上让步,结果咱们也不是吃素的,直接硬碰硬。 你要知道,波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不低,2024年中国三大航接收的C919才12架,波音737和空客A320还是主力。 但这次加税,直接让波音737的成本飙升,一架飞机的价格从1.2亿美元涨到1.6亿,这还怎么跟空客和C919竞争? 再看中银航空的处境,作为中国的航空公司,按理说应该支持国产大飞机C919,可现实很骨感。C919的目录价是1.08亿美元,比波音737便宜不少,但问题是产能跟不上。 2025年C919的产能目标是75架,实际能交付的也就30架左右,而中银航空这50架波音订单是2028年到2031年交付的,就算现在转头买C919,也得排队等个三五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C919的国际适航认证还在进行中,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虽然开始检查了,但还没正式通过。 对于中银航空这种全球租赁公司来说,飞机得能飞遍全球航线才行,C919目前还只能在国内和周边国家飞,市场需求有限。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没有转机,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国产大飞机的发展,2024年C919已经交付了16架,国航、东航、南航都开始用了。 而且C919的技术成熟度在提升,2025年春运期间已经有16架投入运营,飞了西藏拉萨这样的高高原航线,说明性能没问题。 要是中银航空愿意等,未来几年C919的产能肯定会上来,到2029年预计年产200架,到时候替换波音737不是问题。 但问题是,现在这50架波音订单已经签了,违约金可不是小数目,要是毁约,按照行业惯例,违约金可能高达订单金额的10%,也就是2.04亿美元,这对中银航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中银航空2024年的净利润是9.24亿美元,20.4亿美元的额外成本相当于两年多的利润。就算公司现金流充足,一下子掏出这么多钱也会影响运营。 要是继续执行订单,成本上升会导致租金收入减少,毕竟航空公司买飞机成本高了,租金也得跟着涨,客户可能会转向其他租赁公司,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买波音亏成本,不买亏违约金,左右为难。 其实,中银航空也不是完全没有退路。一方面,他们可以和波音谈判,要求降价或者延长付款期限,毕竟关税增加是不可抗因素。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可能会提供补贴或者政策支持,比如减免增值税或者给予贷款优惠。 2025年的关税调整方案里提到,对进口飞机减按5%征收增值税,虽然这是之前的政策,但说不定会有新的补贴出台,另外,中银航空可以考虑把订单拆分,一部分继续买波音,一部分转向空客或者C919,分散风险。 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美国一直想遏制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波音作为美国的支柱企业,自然成了中国反制的目标。 而中国推动国产大飞机C919,就是为了摆脱对波音和空客的依赖,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银航空这样的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银航空目前的困境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产业升级必须经历的阵痛。虽然短期内成本压力大,但从长远来看,支持国产大飞机是大势所趋。 随着C919产能提升和技术成熟,未来中国航空公司的选择会更多,对波音的依赖也会逐渐降低,只是苦了中银航空,夹在国家战略和商业利益之间,进退两难。 不过,这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任何商业决策都得考虑政治因素,否则很容易成为牺牲品。
今年3月初,第18架国产大飞机成功交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为啥要造C91
【4评论】【7点赞】
老凡
看上去中银活该。
来了来了 回复 04-10 21:25
没办法的事,国产的跟不上趟,而且就算产能跟得上暂时也飞不了欧美,作为企业生意总不能不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