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大授衔之前,彭老总跟陈赓两人却因为授衔的问题吵了起来,期间,彭德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9 14:47:36

1955年,全军大授衔之前,彭老总跟陈赓两人却因为授衔的问题吵了起来,期间,彭德怀怒吼道:我可是国防部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78年,景希珍正准备前往北京参加彭德怀追悼会,突然接到电话,告知他需要将彭德怀的骨灰从四川带回北京。   景希珍从未预料到,彭德怀的骨灰会一直存放在四川。   多年前,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士兵,突然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他前往北京。   在临行前,军区的参谋长交给景希珍一封信,并特别叮嘱他保密。   飞机降落在西安加油,他错误地认为飞机会直接飞到北京。   于是他下了飞机,错失了与接待人员的会面。   西安的军事机关的帮助下,景希珍才搭乘火车赶到北京。   到达北京后,景希珍接到命令,立即被派往朝鲜前线。   直到有一天,景希珍被告知,他将成为彭德怀司令员的警卫员。   景希珍初次进入彭德怀的办公室时,心中充满了忐忑,但没见到彭德怀。   办公室的主任告知他,暂时先休息几天。   经过几天等待,景希珍终于有机会跟随其他同志进入彭德怀的房间。   那时,彭总正坐在简陋的桌子前专心工作,景希珍站在门口静默。   彭总转头看向他露出笑容,景希珍内心的紧张慢慢消散。   在工作期间,景希珍常常陪伴在彭总身边。   一次散步时,彭德怀问景希珍,来到北京之前,军区是如何安排他的任务的。   景希珍回答自己并未得到太多的指示,只知道要被调到北京。   彭德怀听后笑了笑,幽默地说表示是把他哄出来的。   景希珍逐渐熟悉了彭德怀的工作。   一次,彭总在谈到军衔制时,突然提到其他国家的军队都有明确的军衔区分,唯独志愿军没有。   彭德怀提出了实行军衔制的建议。   毛主席采纳了彭德怀的建议。   彭德怀在推进军衔制时,也担心这会影响到军队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订。   许多参与的志愿军士兵陆续回国。   在此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决定对军队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   次年,四大重要制度的实施计划被提出,这四项制度包括征兵制度、薪金制度、军衔制度以及勋章奖章制度。   其中,彭德怀特别关注薪金制度改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的是供给制度,许多干部面临婚姻、赡养等问题的困扰。   彭德怀认为,军队改革的首要任务应是解决军人的薪资问题。   尽管军衔制度也同样重要,但彭德怀认为薪金问题应该优先解决。   1954年,朱德与彭德怀共同主持了一次长达55天的军委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的议题主要围绕着军队改革展开。   许多有关军队管理与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深入讨论。   此次会议后,军队的军衔评定工作得以正式启动。   毛泽东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彭德怀与罗荣桓两位领导人。   1955年,彭德怀与罗荣桓开始向全军发布关于军衔评定的指示。   在军衔评定的过程中,彭德怀侄子彭启超在解放前曾担任连长、营长等职务,并且在战斗中受过伤。   解放后,他被组织安排到哈军工学习,理应获得大尉以上的军衔。   在与陈赓的谈话中,彭德怀指出,彭启超学习成绩不佳,授予中尉军衔更为合适。   彭德怀强调,不能因为自己是国防部长就对亲属给予特殊照顾。   尽管陈赓表示军衔的授予是根据组织的决定,且符合文件精神,彭德怀仍坚持自己的意见。   最终,哈军工根据彭德怀的建议,授予了彭启超中尉军衔。   彭启超此后感到不满,表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将选择离开军队。   然而,彭德怀强调军队必须避免裙带关系,任何人都不能以个人身份为依托要求官职。   彭启超接受了这一决定。   另一方面,景希珍得知自己被授予的军衔较低后,在一次党小组会上表现出不满,甚至与其他干部发生争执。   彭德怀得知后,立即找景希珍谈话。   景希珍曾在解放战争期间表现出色,逐步从班长、排长晋升,后来担任了见习参谋,参与了解放太原和甘肃的战斗。   而评定人员在审查他的背景时,未能充分了解他的实际经历。   在彭德怀的干预下,评定小组对景希珍的背景进行了重新调查。   经过调整,景希珍的军衔得到了提升。   多年后,当彭德怀去世,景希珍依然怀念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1978年,景希珍被命令护送彭德怀的骨灰回到北京,途中回忆起两人曾经并肩作战的岁月,景希珍泪如雨下。   参考文献:[1]李克钧.彭老总关心《湘潭报》——谨以此文纪念彭德怀元帅诞辰一百周年![J].新闻爱好者,1998(10):34-34  

0 阅读:158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