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来说说李超烫头发这事儿。李超省了 900 元还弄了个满意发型,看似是成功 “避坑” 了,可他的行为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李超本来是想烫个头发再剪个帅气发型,到理发店洗完头,店员给他上药水,包头发弄了差不多半小时。上完药水店员说这发型烫好剪好要 980 元,李超当时就震惊了,他以为顶多 200 来块钱。这时候他面临两难,继续下去觉得被宰,不继续好像又跑不了。后来他以买烟为由逃到对面理发店,对面店只要 50 元,他还多给了 30 元。 从消费者权益角度看,李超是有权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店员一开始应该问清楚李超需求并告知具体价格,尊重他的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8 条就规定消费者有知悉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要是李超知道是 980 元且认可,那烫发剪发没问题。 不过,有人可能会说李超既然让人家上了药水,就该付钱,不然就是不道德。但换个角度,李超觉得自己被宰了,怀疑存在价钱欺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55 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要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赔偿金额是消费费用的三倍,要是真有欺诈,这家店得退一赔三。 李超逃跑这行为,正常算逃单,属于违约。《民法典》第 577 条规定,不履行合同义务要承担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可这家店价钱过高,对面店只要 80 元,省了 900 元,李超不接受也能理解。 这里面其实有个伪逻辑,有人觉得李超既然一开始没问价,就该接受这个价格,可实际上,商家有主动告知的义务。而且从常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一下子贵了这么多,换谁都得考虑考虑。 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类似的消费场景中,很多消费者都遇到过临时被告知高价的情况,大部分人都觉得很无奈。从反事实推演来看,如果李超当时没跑,付了 980 元,他肯定会觉得自己吃了大亏。 李超这事儿提醒大家,消费时一定要问清楚价钱。那你是怎么看待李超这种行为的呢?
原来这就是台湾人的温良恭俭让。平时对大陆叫嚣起来的时候,头发都能炸起来,还以为
【77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