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敌人将程儒香四肢撑开,用四根铁耙齿,将他钉在墙壁上,之后,又割去他的上眼睑,让他看不见人,又割去他的舌头,让他说不了话,还不准人给他喂饭。 1898年,在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程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迎来了新生儿程儒香。这一年的中国,正处在列强入侵、战火连天的动荡年代。 程儒香从小就在贫穷中长大,家里几亩薄田根本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他和父母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直到太阳落山才能回家。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地主和富农占据了大量良田,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却只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程儒香亲眼目睹了太多农民因交不起租子而被地主欺压的场景。 1926年,已经28岁的程儒香通过参加农民运动,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他看到了农民通过团结起来反抗压迫的力量。 在农民运动中,程儒香认识了共产党员吴焕先。吴焕先向他讲述了共产党的理想,讲述了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 1927年7月,在吴焕先的介绍下,程儒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民,而是一名肩负着革命使命的共产党员。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程儒香立即投入到组织农民自卫军的工作中。同年秋天,他被任命为箭厂河农民自卫军大队长。 在担任农民自卫军大队长期间,程儒香带领农民们练习军事,组织夜校扫盲,宣传革命道理。农民自卫军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 程儒香深知,只有发动更多的农民参与革命,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他白天带领农民们耕种土地,晚上就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理解革命的意义,自愿加入农民自卫军。短短几个月时间,农民自卫军就发展到了几百人的规模。 1927年秋天,黄安、麻城一带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中共鄂东特委决定在这一地区发动武装起义。 准备起义的过程中,程儒香担负着重要任务。他带领农民自卫军不断进行军事训练,同时积极扩充武装力量。 武器装备是起义成功的关键。程儒香组织农民们收集各种武器,从土枪到长矛,从镰刀到铁棍,都成为了武装起义的重要物资。 除了组织训练,程儒香还深入各个村庄宣传革命思想。他向农民们讲解起义的目的,发动更多农民加入革命队伍。 这种宣传发动工作并不容易。程儒香常常要在夜里走几十里山路,挨家挨户做工作,有时一连几天都睡在田间地头。 终于,在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了。程儒香带领的农民自卫军是起义军的重要力量之一。 起义军首先解放了黄安县城,建立了黄安苏维埃政府。这是当地农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第一次感受到革命胜利的喜悦。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民党反动派很快就调集大量军队,对起义地区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中共鄂东特委决定将主力部队转移到黄陂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这是保存革命力量的必要选择。 在这关键时刻,党组织交给了程儒香一项特殊任务。他要留在家乡,秘密领导群众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敌人在各地设立了检查站,派出了大量特务,疯狂搜捕共产党员。 程儒香克服重重困难,在地下继续开展工作。他走村串户,联系老党员,重建基层组织。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被打散的农民协会重新建立起来。革命的火种在黑暗中得到了保存和延续。 地下工作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程儒香白天装作普通农民在地里干活,晚上则秘密开展革命工作。 1928年初,程儒香正在积极筹备重建当地的农民协会。 1928年1月17日,程儒香在进行重建农民协会的工作时,遭到叛徒出卖。当地的清乡团迅速对他展开了搜捕。 程儒香正在一处农家院落和群众商议工作时,清乡团突然包围了整个院子。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寡不敌众的程儒香最终被捕。 清乡团团长方晓亭是当地一个臭名昭著的恶霸。他一直想要打击当地的共产党组织,抓获程儒香后立即开始了疯狂的审讯。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敌人将程儒香带到箭厂河吴氏祠堂外。他们用四根铁耙齿将程儒香的四肢钉在冰冷的墙壁上。 寒风凛冽,程儒香的身体在严寒中不断颤抖,但他依然坚持着。每当路过的群众看到这一幕,程儒香就会大声痛斥敌人的暴行。 敌人为了阻止程儒香与群众接触,残忍地割下了他的上眼睑。但即便看不见路过的群众,程儒香依然能通过脚步声辨识有人经过。 程儒香继续用声音揭露敌人的罪行,宣传革命真理。恼羞成怒的敌人最后割去了他的舌头,企图彻底剥夺他与外界交流的能力。 在这段时间里,程儒香的母亲曾经来探望过他。面对儿子惨遭酷刑的情景,老人泪如雨下。 敌人见用尽各种酷刑都无法使程儒香屈服,便把他拖到村外的一棵木梓树上。他们不准任何人给程儒香送水送饭。 在寒冷的冬季,挨饿受冻的痛苦远比酷刑更难忍受。但程儒香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坚贞品格,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28年初,程儒香在饥寒交迫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
1928年,敌人将程儒香四肢撑开,用四根铁耙齿,将他钉在墙壁上,之后,又割去他的
麻麻赖赖
2025-04-09 15:38:04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