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30日,国庆30周年晚宴菜单,已经是艰苦年代的最高规格饭食了 自古以来,皇帝便会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设宴招待臣子,而这些宫廷宴会往往规模宏大,礼仪繁复。 在清朝时期,诸如千秋节、万寿节等节日里,皇帝都会举行盛大的国宴。 时至今日,国宴早已不局限于皇宫。 在北洋政府时期,也曾举办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宴。 1918年,时任总统的徐世昌为庆祝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于北京的居仁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 这场晚宴的菜单采用了中英文对照。 宴席上的菜肴种类丰富,包括俄国鱼子、燕菜清汤、白煮桂鱼等中西合璧的菜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第一次举办国宴。 这场宴会在新中国成立的当天举行,规模庞大,参加的有来自各地的政府官员及外国使节。 宴席上的菜品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注重细腻的刀工和精致的烹饪技巧。 宴会的菜单不仅包括了代表性的淮扬菜如烧狮子头、红烧黄河大鲤鱼、冬笋太古菜等,还包含了糖醋小排骨、罗汉斋等多种菜肴。 宴会的菜品口味清淡,且避免了过于辛辣和气味浓重的食物。 此后,国宴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但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欲,更是为展示国家礼仪的一个场合。 举办国宴时,菜品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特别是在面对国际宾客时。 对于穆斯林和犹太人来说,必须避免使用含有猪肉的菜肴。 国宴往往会包括一些素菜和不含荤腥的菜肴。 同时,菜品的烹饪方式也要考虑到宴会的时间安排,现炒的菜肴通常不适宜,因为国宴通常在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用蒸煮类菜肴能够更好地保持热度。 此外,国宴每一道菜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色香味俱佳。 无论是淮扬菜中的经典菜肴——狮子头、乌鱼蛋汤,还是其他菜系的代表菜品——佛跳墙、开水白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国宴上,服务员需要精通国际礼仪,能够流利地用外语介绍每一道菜品。 每名服务员都会与厨房保持密切联系。 由于国宴通常会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服务员必须在精确的时间内上菜。 每个宴会小组通常由一名厨师、一名传菜员和一名服务员组成,三者紧密协作。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深知国家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 毛主席多次强调,外宾来华不是为了看宴会的豪华,而是来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 因此,他对外交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宴的菜品数量要减少,陪同人员要精简,宴会的规格不宜过高。 此外,毛主席还要求收到的礼品要归公。 1966年,外交部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向中央递交了关于外宾接待工作的报告,提出了新的国宴标准。 这份报告规定,国宴不需要每次都举办,若确有必要举办,也要尽量精简。 菜品的种类限制为四菜一汤,并针对不同口味的外宾,量身定制菜单。 五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外国元首、使节齐聚一堂。 筹备工作提前一个月开始。 周总理亲自审定菜品,考虑到外国宾客的饮食习惯,许多细节都作了调整。 1969年,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因醉酒驾车导致交通事故,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作出了调整国宴安排的决定。 他指示将茅台酒从国宴餐桌上撤下,改为提供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并明确规定国宴上不得过量饮酒,同时酒后严禁驾车。 老干部和广大群众纷纷表示赞同。 然而,部分外国来宾对于新的国宴标准表示不满,甚至提出了特殊要求。 周总理要求外交部将一些外宾的访问行程中加入了山西大寨的参观。 在那里,周总理亲自与外宾共进小米粥、咸菜和窝窝头,这一场景让外宾们真实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 1978年,国宴的邀请范围有所收紧,只邀请驻华使馆的相关人员。 到了1984年,国宴中四菜一汤成为常规配置,而西餐则只提供三菜一汤。 此外,宴会的时间控制在75分钟内,人数也限定在30至50人之间。 根据不同类型的宴会,邀请人员的开支被严格限制,每位宾客的开支不超过80元,而一般宴会则为30至40元。 随着经济发展,这一标准有过调整,但至今每位宾客的开支仍未超过200元。
1979年9月30日,国庆30周年晚宴菜单,已经是艰苦年代的最高规格饭食了 自古
璇玑幻彩飞
2025-04-09 15:49:41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