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海一位74岁徐大爷在公园说了几句话,网上就炸开了锅。他说买墓地是浪费钱

小wei观点 2025-04-09 19:16:49

清明节,上海一位74岁徐大爷在公园说了几句话,网上就炸开了锅。他说买墓地是浪费钱,不如把骨灰撒江里,这“弃墓”说法,让很多人开始琢磨这事儿。

清明节嘛,大家都去祭祖。结果,上海一个公园里,关于死亡、墓地、亲情的对话,意外火了。一个年轻人问徐大爷去扫墓没,徐大爷就抱怨起墓地买卖:“我爸的墓地,每年管理费好几百,也没人去祭拜,万一被挖了咋办?” 他语气平淡,但听着挺无奈。他还说爷爷奶奶的墓,年代太久远,位置都不知道在哪儿了,更别提祭拜了。“人死了,还不是灰飞烟灭?买墓地有啥用?” 他这话,像平静水面扔颗石子,激起不少浪花。

徐大爷的想法,不算个例。现在墓地太贵了,好多家庭都吃不消。“活不起也死不起”,这说法,道出多少人的心里话?有些人为了给逝者找个“安息之所”,花大价钱买墓地,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情感传承。徐大爷说他不扫爷爷的墓,也不想子孙扫他的墓,这可不是不孝,是他自己经历后得出的结论:墓地只是形式,真正的缅怀,在于记忆和情感。

当然,也有人质疑徐大爷。他们觉得扫墓是传统,是后代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是情感寄托;墓地不只是块地,更是亲人归宿,是家族传承。这两种观点,代表了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传统重视祭祖,现代社会节奏快,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度下降了。

这场“弃墓”讨论,不只是墓地价格的问题,更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人与人越来越疏远,亲情也淡了。我们怎么更好地传承亲情?怎么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找到更合理、更经济的丧葬方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

有人建议建家族祠堂或牌位,放亲人的照片和生平,另一种方式缅怀和祭祀;也有人提倡生态葬、树葬等环保的丧葬方式。没有绝对的对错,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徐大爷的“弃墓”言论,让我们深刻思考传统丧葬观念、人生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也许将来,我们会找到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更尊重个人意愿,也更环保节约的殡葬方式。 让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0 阅读:46
小wei观点

小wei观点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