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贤防治法正式提交韩国会韩国国会突然严肃讨论“金秀贤防治法”,看似是饭圈文化的溢出效应,实则暴露了当代社会更深层的症结——当一个人的影响力足以撼动公共秩序时,我们究竟该用法律还是道德来划定边界?
金秀贤现象本质是资本与流量的共谋。《眼泪女王》的病毒式传播背后,是算法精准投放的情感剥削,是文娱工业对公众情绪的规模化收割。所谓“防治法”,不过是将平台与资本的责任,转嫁为对个体演员的规制。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立法尝试正在模糊娱乐与法治的界限。如果今天可以立法限制演员的“过度魅力”,明天是否会有“防沉迷法案”针对所有文艺工作者?当法律沦为流量经济的调控工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创作的自由,更是对法治精神的根本理解。
真正的防治,或许该从反思开始:为什么我们的情感如此容易被商业化的叙事操控?为什么需要靠立法来抵御虚构故事的影响力?这个荒诞提案最大的价值,就是揭穿了当代人精神防线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