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任正非的童年照,照片中最后一位站立的小男孩就是他,当时他与母亲和6个

熹然说历史 2025-04-09 22:23:19

1955年,任正非的童年照,照片中最后一位站立的小男孩就是他,当时他与母亲和6个兄弟姐妹,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在贵州镇宁县那个贫困的小村庄里,1955年,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定格了一个特殊的时刻:11岁的任正非站在最后一排,与母亲程远昭和六个兄弟姐妹一起留下了这张家庭合影。照片中的小男孩目光坚定却又略显羞涩,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会在数十年后成为中国科技巨头的缔造者。 任正非的母亲程远昭是一位普通的贵州妇女,起初没有接受多少正规教育。然而,在丈夫任摩逊的影响下,她凭借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这位坚韧的母亲每天放下粉笔后,就立即投入到与煤球、买菜、做饭、洗衣的战斗中,同时还要照顾九口之家的大家庭,陪伴因出身问题而受尽屈辱的丈夫。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任家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常常入不敷出。程远昭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吃饱,想出了"分餐制"的办法——每个人的饭量都是固定的,不能争抢,这样才能确保七个孩子都不会饿死。即便如此,家里的经济状况依然捉襟见肘。每到月底,任妈妈都要四处向邻居借三五元钱,勉强度过这段"饥荒期"。 回忆起童年时光,任正非曾说:"在高中时期,我整天饥肠辘辘无心读书,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但即便在这种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他也不敢偷吃家里瓦罐里的粮食,因为他深知如果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这种不自私的品质正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成为日后华为成功的重要基石。 在任正非即将踏入大学校门前,母亲程远昭曾神秘地交给他一个袋子,并嘱咐道:"你是大学生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大家小瞧了!"打开一看,原来是两件崭新的衬衣。在此之前,任正非从未穿过衬衣,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只能穿着厚厚的外衣。同学们都看不过去,劝他向母亲要一件衬衣,但任正非不敢开口,他清楚家里的困难。 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是北平民大经济系的毕业生,是当年任店村唯一的大学生。解放后,他随剿匪部队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创办镇宁民族中学,先后担任多所中学和大专校长。 2001年,任正非正陪同领导人出访,突然接到母亲出车祸的噩耗。程远昭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小包菜,被汽车撞成重伤。当任正非匆忙赶回昆明时,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在她去世前两个月,她还对妹妹说,自己存了几万元,以后留着救哥哥。这位母亲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担心任正非可能会破产。这种无私的母爱,正是支撑任正非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力量。 回溯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后,他遭遇了双重打击:被骗200万元导致被公司解职,同时经历了婚姻破裂。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将他推向了人生的谷底。但正是这些打击让他不破不立,借了2万元来到深圳,创办了华为公司。 初创时期的华为远非今日的科技巨头。公司设在一间破旧的厂房里,不仅是办公场所,也是任正非和员工们吃喝拉撒的地方。由于资金有限,公司最初什么业务都做,主要靠倒买倒卖赚取微薄的差价,只为了能够生存下去。 为了支持技术研发,任正非甚至不惜顶着20%至30%的高利息向外借债。这种押注未来的决心最终在1993年结出了果实——华为自主研发出C&C08交换机,标志着公司开始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随后,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先在小地方站稳脚跟,逐步向大城市扩展,慢慢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1996年,任正非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进行"再创业运动"。所有员工集体辞职,通过重新考评后再返聘到公司。这场运动让三分之一的骨干离开了华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质疑。任正非解释说:"没有绝对的公平,用曹冲称象方法来进行评价可能是公平的,但是用天平来评价可能就是不公平的。"这次痛苦的蜕变最终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 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网络电信公司纷纷陷入寒冬。华为的重要高管李一男突然辞职,创办了与华为直接竞争的港湾网络。同时,任正非对小灵通市场的误判和中国联通拒绝采用华为CDMA2000技术的打击,让他一度陷入抑郁症。面对内忧外患,华为被迫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尽管这条路同样充满荆棘。 2002年至2003年,华为面临着中兴的全方位围剿、港湾的激烈竞争,以及思科的法律诉讼。思科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将华为告上法庭,试图将其赶出美国市场。经过艰苦努力,华为联合思科的竞争对手3COM,最终在2004年7月与思科达成和解协议,化解了这场危机。

0 阅读:4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