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李青林被捕,在狱中,她宁死不屈,敌人见状,就叫来了叛徒指认,哪知李青

品古观今呀 2025-04-10 09:32:38

1948年,李青林被捕,在狱中,她宁死不屈,敌人见状,就叫来了叛徒指认,哪知李青林看到叛徒时,却说:“我认识你,你不是人!” 李青林15岁时,由于叔叔的债务问题,李青林的父亲被债主和地方军阀联合逼迫入狱,并遭受酷刑致死。 紧接着,母亲董氏也因病去世。 在此困境中,李青林继续学业,并于1932年考入泸县女子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她接触到一些共产党员如任镜明、高宝书、邓本容。 她们共同研读进步书籍。 1934年,李青林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在泸县的一所小学任教。 她利用自己的岗位组织师生们参与抗日救国活动。 1939年,李青林通过邓本容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负责组织妇女工作。 她通过集资开办“沱江女子商店”来筹集资金支持抗战。 她的身份暴露后,被迫转移到重庆,化名李潭。 1940年,李青林被调至重庆的“全国抗战将士慰劳总会工作队”工作,之后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李青林再次转移到泸县,担任二十三兵工厂子弟小学教务主任,并兼任党支部书记。 1942年,李青林化名李芳莲,前往重庆的山洞中心小学任教。 在这一阶段,李青林依然未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个人生活伴侣。 尽管与一名男青年初步交往,但由于对方的身份无法确认,在党组织的提醒下,李青林毅然决然地与男青年断绝了关系。 1943年,李青林被重新恢复了与党的联系,并被安排到多个学校继续开展工作。 她先后在邻水县么滩小学、重庆南岸马家店分校、江北县莲华小学任教。 在这一期间,她积极培养和发展进步学生,推动学生加入共产主义事业。 1946年,李青林被调任四川省委妇运组工作,参与创办《四川妇女》杂志,并在此期间与青年才俊邵子南相识并产生了感情。 两人约定结婚,却未曾料到,1947年,国民党当局发动了突袭,逮捕了李青林及其革命同伴。 由于此事,李青林与邵子南的婚约未能实现。 在这次行动之后,李青林随后进入歌乐山儿童保育院工作。 7月,李青林接到党组织的指示,赴万县工作。 途中,她决定以邵子南的笔名“青林”为自己的新名字。 在万县,她被安排在清泉乡的第六保国民学校任教。 在万县,李青林和同伴们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农民运动。 她亲自接触与培养了邓惠平、徐观蓉等人。 李青林同志接到了外校同学们的响应。 这些线包括万男中学、省职校和省万师等学校,李青林推广了时政杂志《新华日报》和《群众》,并鼓励同学们讨论时事。 她通过和汪燕生、刘培黎、吴承汉等同学的接触,增加了活动的广度。 年底,她为徐观蓉入党做了详细的介绍工作。 在一次谈话中,她简要地回顾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向徐观蓉讲解了党的纲领,领读了入党誓词,并告知她今后将由李青林直接负责她的接头工作。 然而,1948年,重庆党组织遭到破坏的消息传到万县。 李青林召集了党员黄玉清、邓惠平、徐观蓉、贺辉等人,要求大家保持警觉,并为可能的撤退做准备。 在6月,中共川东临委副书记涂孝文被捕并叛变,万县党组织的大规模破坏。 李青林当时并不知情,照常前往“表弟”雷震家。 当她得知雷震和江竹筠等人已经被捕后,她没有为自己的安全考虑,立即开始了紧急通知和疏散工作。 李青林首先通过潘先生向贺辉转达销毁文件、撤离的指示,并为徐观蓉送去了关于疫情的警告。 她让徐观蓉暂时转移到乡下。 同时,她迅速联系了其他同志,确保他们能够尽快撤离。 在瓦厂街,她与魏蜀军迅速处理文件,然后赶往德胜镇小学,通知黄玉清撤离。 当时的万县,特务横行。 邓惠平回忆起与李青林的最后一次见面时,当她告知李青林玉清已经被捕,李青林果断安排她迅速撤离,指示她返回故乡武汉。 就在这时,贺辉的伯父急忙传来消息,称有特务正在寻找贺辉。 李青林毫不犹豫地指示贺辉转移,而她自己则准备逃离。 然而,在李青林准备逃向山后密林时,她突然意识到学校里还有一份重要文件未被销毁。 她转身回到学校,却不幸遭遇了特务的埋伏。 被特务带走后,李青林并未屈服。 在一次对质中,李青林因酷刑折磨已经身心受创,但她依然毫不留情地痛斥涂孝文。 这番话深深刺痛了涂孝文。 他决定不再与特务合作。 最终,涂孝文和其他叛徒一同被枪决,临终前他与同伴齐声高唱《国际歌》。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