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四川资阳,离欲上人圆寂后,一张罕见的遗容,就在这一年的4月17日凌晨

裂谷长河 2025-04-10 09:53:46

1992年,四川资阳,离欲上人圆寂后,一张罕见的遗容,就在这一年的4月17日凌晨,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安详地坐化,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坐在床边,孤单而宁静,没有任何人扶助,保持着这个坐姿一动不动,他的离世是那样的平静,仿佛他只是进入了一种永恒的静。 侯喻君,出生于1885年的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原本家庭世代从商。在家道衰落后,15岁的侯喻君在姑母家中偶然阅读了《金刚经》,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真理。 因此,他决定离家出走,追求更深层的精神寄托。他先是成为了四川东部的著名道士刘银子的门徒,专注修炼丹法,并游历四方以求进一步的精神升华。 1922年,侯喻君得知四川射洪县东山寺中有一位高僧本空禅师,便毅然决定转学佛法。在东山寺,他在本空禅师的教导下,深入学习经藏,最终被赋予法名“离欲”。离欲禅师因其深厚的禅学根基与悟性,被本空禅师视为未来的佛门栋梁。 离欲禅师随后在新都宝光寺接受了完整的僧侣戒律,并从无穷老和尚那里接受了衣钵,成为了临济宗的传人。临济宗强调直接指向人心,见性成佛,离欲禅师在这一宗派中修行精进,深化自己的禅学修为。 1930年,离欲禅师来到了乐至的报国寺,该寺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他在此发起了重建工作,并在一次观音法会中,通过连续七天七夜的不眠不休的打坐,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信任,最终被请留下成为住持,领导寺庙的修复与管理工作。他的声誉从此在当地迅速提升。 1941年,离欲禅师应邀返回成都弘法。在日军轰炸成都的危急时刻,他展现了超凡的定力与预见。一次空袭期间,他不顾危险前往铁脚巷的叶青成家,预言将有人求救至此。 事实证明,他的预言准确无误,一位妇女在空袭中确实来到这里寻求庇护,并在离欲禅师的庇护下安然无恙。这一事件极大地增强了他在当地民众中的威望。 离欲禅师在成都期间,通过其非凡的法力和高深的佛法,吸引了众多信众和社会名流的皈依,包括多位川军将领。他的法名与教诲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传播开来,成为一代宗师。 离欲禅师自1951年重返乐至报国寺后,投身于寺庙的日常维护和环境美化工作。他不仅守护着寺庙的宏伟林木,而且亲自动手种植各类作物和果树,甚至养蜂和编织草鞋,以此维持寺庙的日常开销。 经历了特殊时期的破坏之后,1984年,随着国家对宗教政策的逐步放宽,已经年近百岁的离欲禅师决定承担起重建报国寺的任务。这座古刹曾遭受严重破坏,离欲禅师亲自参与了寺庙的设计与重建工作,从规划到施工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倾注了极大的精力。 在他的感召下,许多信徒和弟子们自发捐款,最终聚集了超过一百万的资金,全部用于寺庙的修复与扩建,而这一切并未动用国家的财政资金。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报国寺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人们敬仰和参观的圣地。 除了建筑的重建,寺庙的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离欲禅师指导僧侣和信徒们广植树木及花果,使整个寺庙环境变得绿荫如盖,花果飘香。此外,他还特地从缅甸迎回了十三尊玉佛,进一步增添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和文化价值。 在教学方面,离欲禅师一生致力于佛法的传播,他教导弟子们要从根除妄念开始修行。他认为,所有佛教经典都可归结为“去妄”这一核心思想。 离欲禅师强调,通过身、口、意三业的不断检查和调整,才能逐步达到心灵的净化。他提倡利用每天的善恶念头来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记载黑白豆的数量来具体化这一修行过程,逐渐使善念增多,妄念减少。 虽然离欲禅师在世时鲜少有文字作品,他的生活哲学和修行方法却深刻影响了无数人。他的生活极为简朴,始终坚持素食,寺内的食材大多来自自己的园地,即使是被供奉的珍贵食品,也会变卖用于寺庙的建设和维护。 离欲禅师对于身边的物质环境甚少干预,即便是破旧的家具或衣物,也从不替换,显示了他淡泊名利、心无挂碍的修行态度。直至1992年,离欲禅师于乐至报国寺安详圆寂,享年124岁。  

0 阅读:0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