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位宁波的女知青带着丈夫回城探亲,刚进门,丈夫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的一张照片,指着上面的人问:“这是你父亲吗?”女知青回答道:“是的。”丈夫愣住了,随即提出了离婚。 黄丽萍,195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军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军人,曾担任上校,家境富裕,黄丽萍的童年充满了温暖和宠爱。 作为父母宠爱的独生女,她从小享有良好的教育与家庭的关爱。新中国初期,虽然国家经济艰难,但得益于父亲的地位与家庭的支持,黄丽萍和她的兄弟姐妹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1969年,国家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大规模的知青下乡运动。作为一名年轻人,黄丽萍也受到了这一历史潮流的影响。 尽管身处富裕家庭,享受着城市生活的优越,但她对北方的荒凉与艰苦充满了好奇心。她想要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特有的艰难与热血,加入到支援边疆的行列。 在她做出这个决定时,父母强烈反对。作为一位父亲的独生女,他们无法理解黄丽萍为何要选择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去忍受边疆的艰辛与孤寂。 黄丽萍坚定自己的选择,她告诉父母,这是她要去经历的生活,她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说服和反复沟通,黄丽萍的父母终于尊重了她的选择,并支持她的决定。 1971年,黄丽萍终于踏上了通往北大荒的路程。在经过长达半个月的漫长旅途后,黄丽萍来到了一片她从未想象过的荒凉土地。北大荒的景象让她的理想破灭了,眼前是贫瘠的土地和简陋的生活环境,这一切都和她此前心中的梦境相去甚远。 在这里,黄丽萍面临着种种挑战。她从来没有做过农活,对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她感到力不从心。刚到的第一天,她就因为不小心砸伤了脚,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 作为军人家庭的孩子,黄丽萍深知面对困难必须勇敢坚持。她不畏艰难,通过向当地农民学习,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能。她乐观开朗的个性使她很快赢得了周围村民的喜爱。 黄丽萍的艰苦奋斗很快得到了回报,1971年,她遇到了同样下乡的知青王强。王强是一名勤劳能干的年轻人,性格憨厚且朴实,二人因共同的理想和生活的坚持走到了一起。 虽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两人仍然过得幸福美满,婚后不久,他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1973年,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奋斗,黄丽萍和丈夫王强决定带着孩子回宁波探亲。黄丽萍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让父母见识到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充实快乐的家庭。对于她来说,回到家乡不仅是一次亲情的团聚,更是一次展示自己成长与改变的机会。 事情并没有如黄丽萍预期般顺利。当她们一进岳父家门时,王强的目光直直地投向了墙上的一张照片。这是一张黄丽萍父亲的军装照。王强眼睛盯着那张照片,惊愕地指着照片上的人问道:“这是你父亲吗?”黄丽萍没有丝毫疑虑地回答道:“是呀!” 王强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他猛地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不安。他没想到自己的岳父竟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军人,将军的身份让他感到极度的自卑。 王强平时虽然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农民,凭借着努力的工作,他和黄丽萍的婚姻生活过得不算富裕,但也相对安稳。面对黄丽萍家族的显赫背景,他的自卑感迅速蔓延,开始怀疑自己配不上黄丽萍。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黄丽萍感到震惊。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为人正直、勤劳的丈夫竟然会因这一点而动摇他们的婚姻。王强情急之下提出了离婚,他认为自己配不上黄丽萍,更不配和她的家人交往。 黄丽萍深知,丈夫的心情并非出自恶意,而是因为无形的压力和自卑心理。 面对丈夫的提议,黄丽萍冷静下来,耐心地开导王强。她告诉丈夫,无论她父亲的身份如何,他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始终不变。黄丽萍用温柔的语气告诉王强,她爱的是他的品格和努力,而不是他的出身。 她坚信,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真诚与支持,而不是身份的高低。经过一番长时间的沟通和开解,王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负,决定继续与黄丽萍共同面对未来。 1978年,国家对知青政策作出了调整,知青们可以选择返城。这对于黄丽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北大荒虽然条件艰苦,但她已经将这里视作自己的第二个家。 她深爱着这个贫瘠土地上的家园,也深爱着陪伴自己度过艰难岁月的丈夫和孩子。黄丽萍并没有因为返城的机会而动摇,她决定留下,继续在这片边疆土地上扎根,参与祖国建设。 黄丽萍的选择不仅仅是对家庭的坚守,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忠诚。她没有选择去享受更舒适的生活,而是坚定地站在了国家和人民的建设前沿。她和丈夫一起,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用双手播种希望,收获了属于他们的幸福与成就。 岁月流转,黄丽萍和王强的孩子渐渐长大,黄丽萍也在这片边疆的土地上见证了祖国的变化与发展。她始终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她为自己曾经的坚持与努力感到骄傲。
“不对,这是人肉!”2012年,南京一位退伍老兵做清洁工作时,看到几块沾着番茄酱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