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灭明后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认识到清朝的威胁,以及对清朝的入关应对不足,而不是什么逼反吴三桂,拷打文武百官索要白银。
因为李自成是被清朝入关打败的,而不是被吴三桂打败的,也是明朝官僚打败的。与清朝的军事斗争失败是李自成覆灭的直接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如果他在推翻明朝进入京城后安抚清朝承认清朝的存在,通过议和,或者和亲,或者岁币,或者赏赐等通过一系列的接触先稳住清朝一阵子。
给刚刚建立的大顺政权争取一些时间处理好内部的事务,把省府州县架子拉起来,建设基层政权,征收赋税,训练兵马,建立长城防务,提升农民军的军事实力,整合内部力量先把大顺政权的基础稳固起来。
安抚张献忠等农民军势力列土封疆承认他们的地位和势力,给明军降将加官进爵,联合征讨明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占住江南粮仓保障大运河运行畅通。这样还有实力和清朝争个高低。
因为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并不能高枕无忧,南方还有明朝的残余势力,东北还有清朝存在,漠北西藏青海新疆还有准噶尔和硕特卫特拉等蒙古诸部,四川还有张献忠。
进入北京城后他可以称帝当皇上,想一统天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推翻明朝并不等于一统天下,反而是各方争夺江山一统天下的开端。
但是李自成掌握整个时局的能力有限,对清朝的认识不足,整个农民军都对清军的认识不足。即便有明朝崇祯年间清军五次入关的事实,李自成也只是知道东北有清朝,之前没有和清军交过手,对清军实力不太清楚。
以至于在他称帝后没有用中原政权大顺皇帝的身份派人与清朝议和,反而是在纠结吴三桂到底投降不投降。
李自成如果能安抚住清朝,断了吴三桂的后路,供给关宁军军饷粮草,时局自然大有可为。就算吴三桂投降清朝,李自成也不用亲自带兵去前线。跟清朝议和,或者派将领出兵拖延一阵,然后逐步建立防线,给新生的大顺政权争取时间。
李自成没有给大顺政权争取时间,他的策略就是亲自带兵攻打吴三桂,哪怕知晓清军已经到达山海关的情况,不顾两面受敌的危险强行进攻山海关,最终导致一片石之战,清军从背后杀出,农民军精锐损失殆尽。
从此李自成再也没有了喘息之机,农民军被清军一路追赶,连补充兵源的时间都没有,最终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