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6岁的于凤至在迪斯尼乐园附近偶然发现了一片荒凉的绿地。冒着众人的反对,她毅然以每坪50美金的价格购买下了这块土地。对于外界的质疑,她置若罔闻,坚信这片荒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于是她开始了一场对未来的豪赌。 1897年冬日,奉天城内的富商府邸张灯结彩。商人于文斗的小女儿满月,宾客盈门,喜气洋洋。 一位云游道士路过此处,见到小女婴便说出"此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的预言。这个有着凤命的女婴就是于凤至,她后来不负这个预言,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于凤至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经商天赋。在那个女子还未能普遍接受教育的年代,她16岁就考入了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展现出超群的学习能力。 她早年耳濡目染了父亲于文斗的经商之道,也继承了家族精准的商业嗅觉。即便是在经历了婚姻的剧变后,这份与生俱来的商业才能依然帮助她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 1936年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于凤至平静的生活轨迹。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后,她的人生道路被彻底改写。 为了治疗身患的乳腺癌,于凤至不得不远赴美国。这一去就是五十年,再也没能见到张学良一面。 在美国的最初时期,于凤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丈夫被囚禁,家中经济重担落在她一人肩上,孩子们的教育费用也需要支出。 面对困境,这位东北富商之女展现出惊人的意志力。她白天忙于治疗,晚上坚持自学英语,为了能在美国社会立足。 在掌握了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后,于凤至开始在华尔街摸索投资之路。她从最基础的股票投资开始,逐步积累经验和资金。 通过细心观察市场走势,准确把握投资时机,她的投资portfolio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小额股票交易,到后来购买房产出租,于凤至的资产规模逐步增长。 她善于捕捉市场机会,总能在别人还未注意到的领域提前布局。这种投资眼光让她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与其他华人投资者不同,于凤至更注重长期投资价值。她不追求短期收益,而是着眼于投资标的的未来发展潜力。 1973年,76岁的于凤至站在洛杉矶迪斯尼乐园附近的一片荒地上。这片寂静的土地在当时看来毫无价值,却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看到了不一样的未来。 在房地产界,很少有人会关注这样一片荒凉的绿地。但于凤至凭借着多年的投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这片土地的潜在价值。 她仔细研究了洛杉矶的城市发展规划,发现这片土地位于城市扩张的必经之路。迪斯尼乐园的游客量逐年攀升,周边配套设施必然会跟着发展。 以每坪50美元的价格,于凤至毅然决然地买下了这片土地。当时的行情来看,这个价格并不算低,但她坚信这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房产界的同行们纷纷对她的决策提出质疑。在他们看来,这片远离市中心的荒地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会开发,投资回报周期过长。 面对质疑声,于凤至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她详细记录了这片区域的人口流动数据,研究周边地区的发展趋势。 当时大多数投资者都将目光集中在纽约,认为那里才是最有升值潜力的地方。但于凤至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 她的第一笔房产投资是一座破旧的农舍,位置就在迪斯尼乐园附近不到一英里的地方。这座农舍的价格很低,但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 事实证明,于凤至的眼光非常准确。随着迪斯尼乐园的发展,周边地区的房产价值开始快速上涨。那座破旧的农舍很快就升值了好几倍。 在房地产投资领域,于凤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她不跟风,不盲从,而是用数据说话,用研究支撑决策。 每一次投资之前,她都会花大量时间实地考察。她会观察周边的交通状况,了解当地的人口结构,甚至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于凤至的投资生涯中,每一个重要决策背后都潜藏着深层的情感因素。她在美国打拼事业的终极目标,始终是期待与张学良重逢的那一天。 她购置的每一处房产,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规划。在洛杉矶最繁华的比弗利山庄,她还专门购置了一处豪宅。 这些投资不仅是为了增加财富,更是为了给未来的生活提供保障。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张学良一起享受这些投资成果。 在美国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但于凤至始终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作风。即便后来开上了劳斯莱斯,她的日常开销依然很简单。 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中,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在华尔街,她的投资眼光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凤至开始考虑财产的安排问题。她的投资版图不断扩大,资产价值持续增长。 在1990年,93岁高龄的于凤至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她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转移到了张学良的名下。 在临终前,于凤至还特意安排了自己的葬礼事宜。她选择了洛杉矶城外的一座山丘作为安息之地。 这座山丘视野开阔,能够眺望到远方。她还特意在墓地旁边预留了一块空地。 然而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充满遗憾。张学良最终没有选择与于凤至合葬,而是与赵四小姐长眠在了一起。 于凤至留下的巨额遗产确实保障了张学良的晚年生活。但她最后的心愿却未能实现。
1973年,76岁的于凤至在迪斯尼乐园附近偶然发现了一片荒凉的绿地。冒着众人的反
梦境之门开启
2025-04-10 18:13:47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