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湟鱼泛滥成灾,为何无人敢吃?一位50多岁的老渔民告诉我:青海湖里有12.03万吨湟鱼,随手就能捕捞到,但当地人就是不吃。这是为什么呢? 水至清则无鱼?清澈见底的青海湖,里面湟鱼多的都能用手抓,简直就是“钓鱼佬”的天堂,甚至不用鱼饵,空竿钓鱼。 一捧一大把,湟鱼泛滥成灾,但这样的“人间仙境”不仅没有一个“钓鱼佬”,即便是当地的群众,看到之后都置若罔闻,对湟鱼根本不感兴趣。 是湟鱼不好吃吗?口感不丰富吗? 湟鱼又名裸锂,是青海湖的特产,裸锂是鱼如其名,浑身上下没有一片鳞片,体型近似纺锤,背部呈现灰褐色或者黄褐色,在清澈的青海湖当中,成群结队的湟鱼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前往青海湖玩耍的游客,几乎都亲手抚摸过湟鱼那滑腻腻、柔软的身体,一位当地的50多岁的老渔民说,青海湖当中的湟鱼泛滥成灾,高达12.03万吨。 一根手指伸进去,就能吸引无数的湟鱼上下翻腾、跳跃,随手一抓,就直接能够将湟鱼“捧在手心”里,然而这样充足的湟鱼,却没有一个人想着去吃,这是为何?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中国的美食文化传承了上千年,各种各样的食材都能被做成绝顶美味,就连一些外来入侵物种,都能被中国热爱美食的群众们吃“绝户”。 譬如长相“可怖”的小龙虾,它们耀武扬威,挥舞着锋利的钳子,但中国食客们可不害怕,见到它们,只会思考一个问题:这小龙虾是做成蒜香,还是麻辣? 亦或者是发霉的豆腐、发酵的酸奶、再或者是“珍藏”多年的发霉火腿,这些都被中国群众视为人间美味,可湟鱼这肥嘟嘟、又新鲜的鱼类,却没人吃! 黄河曾是湟鱼的“母亲河”,但随着历史的演变与地壳运动,湟鱼的“安身之所”从黄河变成了青海湖,而湟鱼也成为了青海湖的独有物种。 20世纪,湟鱼被视为顶尖食材,高端的食材,只需要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即可彻底激发出食材的本味与鲜美。 湟鱼,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或是糖醋、亦或者是炖汤,那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肉质弹牙、紧致,口感鲜嫩、多汁,且营养丰富。 在那一时期,湟鱼几乎成为了很多群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美味的湟鱼,配上醇香的烈酒,那滋味妙不可言。 也是因为人们的大肆捕捞,使得湟鱼的数量急剧锐减,短短数年的光阴,湟鱼竟然一度濒临灭绝。 湟鱼在青海湖生存了多年,早就已经与青海湖融为一体,湟鱼的存在保证了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因此,湟鱼的存在至关重要,一旦灭绝,对于青海湖而言,或许就是“灭顶之灾”。 湟鱼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万年,怎么能在新文明社会灭绝呢?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国家立刻出台了相关法律条文。 1979年,湟鱼被列为保护动物,但一些非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无视国法依旧肆意捕捞湟鱼,使得湟鱼数量持续下降,截止到2002年,湟鱼的数量不足2600吨。 2004年,湟鱼因数量稀少被列为濒危物种,湟鱼这才正式有了“编制”,摇身一变吃上了“皇粮”,不再担心灭绝。 如今,距离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湟鱼,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而国家的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湟鱼从当初的不足2600吨,直接数量倍增,一跃达到了惊人的12.03万吨。 截至2012年9月底,青海湖的水体面积为4625,6平方公里,青海湖的水体面积辽阔,但装载12.03万吨的湟鱼,那也显得有些“拥挤”,几乎是鱼挤鱼、鱼压鱼的地步。 湟鱼从当初的美味儿,变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这便是众人不敢继续食用湟鱼的根本原因,若是因为逞一时之快,过一把嘴瘾,被警方处以高额罚款、拘留,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是,也有一些非法分子,依旧在做“湟鱼生意”,邀请游客来上一顿“湟鱼宴”,结果游客们早就将国家法律牢记于心,一个电话举报,警方迅速出动,该处罚处罚,该拘留拘留。 湟鱼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的一份子,对青海湖至关重要,虽数量可观,但仍需继续保护,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届时,20年的努力便功亏一篑了! 信息来源:光明网:拯救濒危湟鱼青海湖如何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
山上石壁发现的这是化石吗
【11评论】【8点赞】
燕飞飞
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