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5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的第一天。夜幕降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颐和园一起商谈建国事宜,一直到半夜十二点多,会议结束后却发现毛泽东的防弹车被开走了,周恩来勃然大怒,那么究竟是谁开走了防弹车,周恩来为什么那么生气,事情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1949年3月25日深夜,北京颐和园里灯火通明。这一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刚刚完成"进京赶考"的第一天行程,在颐和园与各民主党派人士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议。 时针已经指向午夜,会议室里的人群终于散去,疲惫的毛泽东揉了揉眉头,转向身旁的周恩来:"恩来,他们都走了,咱们是回香山吗?" 此刻的毛泽东,经历了从西柏坡到北平三天的颠簸旅程,再加上一整天的紧张会议,急需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好好休息。周恩来略作思考后回答:"是的主席,交给我来安排吧!" 说完,周恩来转身高声喊道:"进中,把主席的车开来!" 这一声呼唤,让在场的刘进中瞬间惊出一身冷汗。作为此次负责车辆安排和首长安保的北平公安局秘书长,刘进中此刻面色惨白,吞吞吐吐地说不出话来。 "怎么回事?主席的专车呢?"周恩来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 在周恩来的严厉追问下,刘进中只得坦白:原来毛泽东的防弹专车司机孙长金因突发腹痛,央求离开去看医生。刘进中考虑到天色已晚,以为领导们会留宿颐和园,便允许孙长金开着车去看病。 "什么?主席出行,车和司机都不见了,谁给你权力放走主席的车?"一向温和的周恩来勃然大怒。 这绝非小事。毛泽东的专车是中央唯一的一辆防弹车,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要知道,为了保证中共中央顺利入驻北平,早在一年前,李克农就组织便衣队进入北平,排查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便衣队甚至在毛泽东即将入住的香山双清别墅附近,发现了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和埋藏的炸药。 坐在一旁的毛泽东倒显得很平静:"没关系,那就换一辆车嘛!" 周恩来无奈叹息,但仍不放心:"进中,你也坐这辆车!" 就这样,在前往香山双清别墅的路上,毛泽东被周恩来和刘进中一左一右"夹"在中间。右边的周恩来紧皱眉头,怒火未消;左边的刘进中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整个车队在夜色中小心前行,周恩来像雷达一样警惕着四周的风吹草动,刘进中则在为放走孙长金而深感后悔,一路上做好了时刻为毛主席牺牲的准备。 从颐和园到双清别墅,毛泽东被周恩来和刘进中一左一右护送的这段路,是"进京赶考"旅程的最后一程。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让我们不禁回想起三天前在西柏坡的那个下午。 1949年3月2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毛泽东离开了他在西柏坡住了十个多月的小院。临行前,他对周恩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周恩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摇头,语气坚定:"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场"赶考"的旅程充满了故事。车队穿越华北平原,毛泽东望着窗外春意盎然的田野,感慨道:"又是一个阳春三月呀!"他提醒同车的警卫人员,这是第三次在三月份进行重大行动——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1948年3月22日东渡黄河,如今又在3月进入北平。 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在郭苏镇不远处,陆定一的车翻到了土坎下。接到消息后,毛泽东立即下车询问:"人怎么样?没有伤着吧?"幸好只是虚惊一场,没有人员受伤。而任弼时的车在半路上熄火,多亏司机技术精湛才避免了翻车危险。 第一天晚上,车队在唐县附近的淑闾村借宿。毛泽东在村民李大明家里,面对简陋的木板床,他并没有休息,而是整夜与村干部谈话,后半夜就着一盏油灯写文章直到天明。 第二天在保定午餐时发生的一幕更耐人寻味。当地领导特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包括珍贵的满城驴肉。毛泽东看到后拉下了脸,用餐时只吃甜面酱和鱼虾,对驴肉视而不见。饭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李自成是农民领袖,揭竿起义,好不容易取得了胜利,一骄傲就失败了,连自己的性命都没有保住。我们可不要当李自成呀!" 3月25日早晨,车队终于抵达了北平清华园车站。当天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阅兵仪式,近千名各界代表前来迎接。当毛泽东出现时,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高呼"毛主席万岁"。看着士兵们精神抖擞的身影,毛泽东热泪盈眶。 回到现在的夜晚,当车队终于抵达香山双清别墅时,毛泽东对沿途过度警戒的情况提出了批评:"你们搞什么名堂?搞得我比蒋介石进北平还要厉害,这还了得?共产党人怎么能怕群众?" 周恩来随后对刘进中进行了严肃的教训:"有时候一件小事很可能就会让我们功亏一篑,以后的工作中,务必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尽管有这样的波折,"进京赶考"仍然圆满完成。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3月25日,是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的第一天。夜幕降临,毛泽东,
熹然说历史
2025-04-11 20:23:14
0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