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来,秦王嬴政对吕不韦有多么厌恶——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嬴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去世,他的门客们偷偷为他举行了葬礼。嬴政得知后,对参与葬礼的门客进行了严惩: 1.凡原属三晋地区的门客,统统驱逐出境。 2.秦国籍贯的门客中,俸禄级别在六百石以上的,一律剥夺爵位并发配流放;俸禄五百石以下且未参加葬礼的,也遭流放,但允许保留爵位。 而且是从今以后,凡掌管国事不守正道,象嫪毐、吕不韦那样的,就登记查抄他们的家人作奴隶,不得做官,形成惯例! 这个清算是快而且不留情面的,并暗示了吕不韦家人可能的结局(他们也确实没有在后来的政治舞台上翻起浪花的)。 这种“虽诛人而不绝嗣”的辗轧式打击,使得吕氏后人即便存在,也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者。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秦制之酷,非惟戮其身,乃绝其史。” 吕氏家族的沉寂,正是帝制时代权力清算的典型缩影。 而且嬴政的清算很策略,分寸把握得很精准。“晋人”、“秦人”和“六百石(中级官员中的顶层,相当于现代的地厅级干部)”、“五百石(中级官员的底层,接近于基层管理的天花板)”的区隔,使他既可以清除权臣在中高层留下的巨大的政治隐患,又避免了对秦国统治根基的过度冲击。 附《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最后两字似最冰冷!
汉朝的生命力有多强???
【1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