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对等关税对中国自主芯片行业的利好与利空分析(一)利好因素1.国产

广东谭先生 2025-04-12 00:52:05

一、中美对等关税对中国自主芯片行业的利好与利空分析

(一)利好因素

1. 国产替代加速

- 高关税倒逼国内企业加速核心技术自主化,尤其是半导体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和材料(如光刻胶)领域。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企业在28nm及以上制程设备国产化率已达80%。

- 成熟制程芯片(28nm及以上)凭借成本优势(仅为欧美厂商的1/3)快速抢占市场,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等企业产能持续扩张。

2. 政策与资本支持强化

- 中国推出“原产地认定新规”(以流片地为准),削弱美系芯片竞争力,同时通过自贸区政策豁免部分外销产品关税,保障供应链韧性。

- 半导体设备ETF逆势上涨,反映市场对国产替代逻辑的认可。

3. 细分领域技术突破

- 第三代半导体(如碳化硅):天岳先进、三安光电等企业凭借价格优势(仅为美国的1/3)抢占新能源车、光伏市场。

- AI芯片:寒武纪、昇腾等企业受益于关税推高美系芯片价格,政企采购向国产倾斜。

4. 区域合作对冲风险

- 中日韩在RCEP框架下深化半导体供应链合作,保障原材料流通,降低对美技术依赖。

---

(二)利空因素

1. 供应链成本激增

- 美系半导体设备(如应用材料、泛林集团)加征104%关税,进口成本增加50%以上,短期内推高国产芯片制造成本。

2. 技术合作受限与出口受阻

- 先进制程研发依赖美系设备(如光刻机),中芯国际等企业14nm及以下制程国产化率仅20%,技术突破可能放缓。

- 成熟制程直接出口美国市场受阻(加征50%-60%关税),部分存储芯片厂商订单流失。

3. 资本市场波动与融资压力

- 港股半导体股(如中芯国际、上海复旦)短期股价暴跌超10%,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

二、长期性利好的细分芯片领域

1.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

- 逻辑:政策支持与国产替代需求驱动,北方华创(刻蚀机)、上海微电子(光刻机)等技术突破显著。

- 港股代表:中芯国际(00981.HK,晶圆代工龙头)、华虹半导体(01347.HK,成熟制程扩产)。

2. 成熟制程芯片

- 逻辑:全球产能占比达39%(2027年预计47%),成本优势显著,通过终端产品间接出口规避关税风险。

- 港股代表:华虹半导体(01347.HK)。

3. 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

- 逻辑:新能源车、光伏需求爆发,天岳先进(碳化硅晶圆)技术对标国际,价格仅为美国1/3。

- 港股代表:三安光电(未直接上市港股,但相关产业链公司受益)。

4. 模拟芯片与射频芯片

- 逻辑:美企(德州仪器、ADI)垄断高端市场,卓胜微、贝克微等企业加速车规级、工业级替代。

- 港股代表:上海复旦(01385.HK,FPGA芯片设计)。

5. AI芯片与算力芯片

- 逻辑:美系高端芯片进口受限,寒武纪、海光等企业通过信创市场突破瓶颈。

- 港股代表:中芯国际(00981.HK,代工支持)。

---

三、代表性港股上市公司

公司名称 代码 细分领域 核心优势

中芯国际 00981.HK 晶圆代工 28nm成熟制程产能全球领先,加速14nm研发

华虹半导体 01347.HK 成熟制程芯片 车规MCU、功率器件产能扩张,成本优势显著

上海复旦 01385.HK FPGA芯片设计 国产替代率高,受益于AI芯片需求增长

ASM太平洋 00522.HK 半导体封装设备 先进封装技术领先,受益于供应链区域化

---

总结

中美关税战加速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压力驱动创新”,设备、材料、成熟制程、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长期受益,而依赖出口或美系技术的企业将面临挑战。港股市场中,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上海复旦等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与政策红利,有望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力量。需警惕低端产能过剩和国际市场收缩风险,重点关注具备技术壁垒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公司。

0 阅读:1
广东谭先生

广东谭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