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过老师的父亲,讲了他在芬兰旅行时经历的一个故事,他认为他

琉夏的娱乐天空 2025-04-12 07:27:45

一位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过老师的父亲,讲了他在芬兰旅行时经历的一个故事,他认为他看到了最棒的人格教育。 他说: “我们当时要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坐一夜的轮渡到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就在下船的时候我看到一对父子,拉着两箱酒也准备下船,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提着这个装酒小推车,可一不小心,一箱子酒掉到地上,摔散了。 小孩儿脸上没有一丝恐惧,赶紧找个拖布、扫帚收起来。然后,跟他爸爸说,‘对不起,爸爸,从我的零花钱里扣吧。’他父亲看看了他,‘OK,’波澜不惊。” 这位中国父亲接着说: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你会怎么做,这得多少钱呢。我相信我们国内99.99的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叹。” 这位中国父亲觉得在他们的人性深处注入了一种能量,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惯性思维,所以,这个孩子不会有情绪问题。 对于这位中国父亲所讲的,如果在我们国家,我想象了一下,也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假如是一位很有钱的父亲,他很可能是喊服务生过来打扫,然后看儿子受伤没有;他也很有可能,提醒儿子想办法打扫。 假如是一位普通父亲,他很可能命令儿子做打扫,或者说一句粗鲁话;也很有可能自己喊来服务生或让儿子喊服务生。 但也可能会有像这位芬兰父亲一样的做法,那是因为在过去他的培养中,这个孩子已经具备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不论在哪个国家里,培养一个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可能,我们国家里有一个传统,就是把听父母的话视为孝顺或尊敬,这个时候稍微对孩子驯化得过了,就会使他反而缺少了独立性和思考习惯。 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把握好一个度,孝顺并不是听话,孩子是需要培养给他注入能量的,而不是用来管教的。

0 阅读:87

评论列表

du

du

3
2025-04-12 08:43

有道理

琉夏的娱乐天空

琉夏的娱乐天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