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5首次飞入太空。有人立刻跑到钱学森家里。谁知,钱老却问:“王永志,还在吗?”来人边抹汗边说:“在…在,他还在基地盯着。”钱老放心地点点头。 当年王永志的一个“把导弹内燃料卸掉600公斤增加射程打到靶标”的反向思维让钱学森对他刮目相看。 此后,在王永志的航空生涯里,他参与主持的六种新型火箭头次发射都没有失败过。 那么究竟是王永志的什么才能让钱学森直言感叹“你这个小伙子不简单”呢?王永志在航空领域上又有哪些建树呢?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王永志这个辽宁的小伙子在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加持下,成为了 我们国家航空领域研究的佼佼者,就连钱学森都对他欣赏不已。 王永志在20岁的时候就考上了我们国内的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后来又继续到国外去留学深造。 学有所成之后,王永志没有被国外的花花世界迷了眼睛,而是选择义无反顾的回到了祖国搞科研建设。 高学历的王永志一回到国内,就进入了钱学森所在的科研单位火箭科技院进行工作,当时钱学森是火箭科技院的一把手,很多团队和科研项目都是钱学森院士在负责。 1964年的时候,王永志开始了第一次在火箭科技院的任务,而第一个任务就是执行首次中近程导弹发射的任务。 但这一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进行得并不顺利,导弹的发射效果始终都达不到他们的预期。 为此,在场的所有科研人员都感到忧心忡忡,到底要如何改善才能让导弹发射正中靶标呢? 当时在现场的一些资深科研大佬就发话:“要不试试给导弹增加燃料,看看能不能打到靶心。” 在现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互相对视,但都没有表示出态度。 此时还是一个新手入门的王永志便大胆站了出来,说:“把导弹内的燃料减少600公斤就能增加导弹射程了。” 虽然听起来很有依据,但这个方案和前面的科研大佬的可是恰恰相反的,这不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大家都在默默的为王永志捏一把汗:“这年轻人啊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王永志却不这么认为,他在实验结束后就来到了钱学森的办公室,并且把自己当时记录下来的实验数据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都汇报给了钱学森。 本以为钱学森会生气,但钱学森不仅没有生气的迹象,反而很高兴,直言:“小伙子不简单啊。” 还把王永志的这个方案布置了下去,让大家按照王永志的这个反向思维方案去执行。 此后,王永志在科研上的进步也是很迅速的,渐渐的成为了科研领域上的佼佼者。 特别是王永志的反向思维科研的方式,研制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项目,甚至在世界的航天灾难年, 王永志也能够带领着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突破自己,成功和世界的航天事业拉近了距离。 2003年,我们中国的神舟五号发射,首次实现了载人的飞船送上太空,并且成功返回降落。 在此期间,钱学森还特地询问了工作人员:“王永志在不在”,听到工作人员确切的回答“在”时,钱学森突然间就松了一口气。 毕竟当时王永志已经是总设计师了,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炼早已把当初的小伙子磨炼成能够独当一面的存在了。 而且当时王永志勇敢和钱学森提出自己方案的时候,钱学森就知道他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耀眼的存在,也是值得信赖的存在。
滞留太空9个月的玄冥二老终于溅落地球,然而我发现两点不同。第一,中国的飞船每次
【314评论】【1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