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话唐诗(131)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

寒荷趣事 2025-04-12 22:42:30

乔话唐诗(131)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之地。乾坤:指天地,也指日月。《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湖水广圆500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湖水一望无际,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在东南分开,日月星辰好似在湖面日夜漂浮。亲朋好友杳无音讯,我年老多病,终年与孤舟为伴,北方边关战乱又起,我临窗远望,眼泪双流。 赏析: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了湖南岳阳。此时的杜甫携妻带子,以孤舟为伴,漂泊流离,年老多病,在暮年终于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五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就像诗人博大的胸襟,心怀日月,吞吐云梦,显示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然而,北方战乱又起,自顾不暇,空有心志,却壮志难酬,表达了诗人心怀国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全诗诗境悲伤,却不消沉,诗风沉郁,却不压抑,堪称唐代五律诗中的典范之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有“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称呼。有诗文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史”、“诗圣”,以律诗、古体见长。杜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作用,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0 阅读:0
寒荷趣事

寒荷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