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观奇辩:2025年04月13日 #思进财经观察##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今天周日,美股继续休市,本想停更一天,不过,还是有些新闻想follow up,那就再简评一下: 尽管周五收盘上涨,但一周内美股仍表现极不稳定。投资者情绪被政策扰动严重影响,桥水达利欧、新“债王”比尔·格罗斯等金融大佬纷纷发声批评特朗普决策的即兴性和不确定性。高盛警告此次震荡可能演变为周期性熊市,而不少评论认为美国政府正在重演1930年代的关税灾难历史。 思进点评:然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1930年代的美国与当前有很大不同。当时美国是制造业唯一大国,生产能力极度过剩,急需通过出口转嫁国内的产能过剩,因此任何贸易壁垒都被视为“自伤”。但如今,时过境迁。特朗普及其团队所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红利已经见顶、国内矛盾不断激化的美国。眼下的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严重,经济高度依赖服务业与金融业,而全球化已难以惠及广大中下层民众。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加关税”政策并非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一种试图通过“逆全球化”来重构美国经济结构的举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在动荡中表现坚挺,显示价值投资和稳健经营的巨大韧性,也让人思考“炒作式执政”与长期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 再提几点: 每天,在《思维进阶》底层逻辑-高端交流群内,分享一些对当下热点的点评,那就在这儿也不断转发(226)——如何找到想做的事(十五) 有几个问题,咱们其实可以问问自己,说不定能帮咱们更清楚地看清自己到底擅长啥。 第一个问题:你过去有没有哪几次让你印象特别深的成功经历?你是怎么做到的?不需要一条条列过去的成绩单,就挑几个第一个跳进你脑子里的事,然后复盘一下过程——你是怎么做成的?那里面多半藏着你的优势。 第二个问题也挺简单:假设你明天就不干现在这份工作了,有没有哪一部分你会觉得还挺舍不得?如果有,那部分八成就是你干起来特别顺的东西,是你的“拿手好戏”。 第三个问题,咱之前也说过,可以问问你身边最了解你的人:你觉得我擅长啥?你自己可能没意识到的长处,有时候别人一语道破。 最后一个问题最有意思:最近有没有什么事让你特别烦、特别生气?你可能会问,这跟发现自己擅长啥有啥关系?其实很多时候,你对一件事生气,是因为你自己觉得那事“明明很简单”,为啥别人就做不好?那可能正是你擅长的事。 就像作者说的,他有个朋友口才特别好,社交场合里总是左右逢源。有次聚餐后他吐槽:“你看小刚,明明不懂控场,还硬要讲那些尴尬的冷笑话,气死我了。” (待续) 再接着分享钱言在得到上对《与天为敌》的系列解读:一部人类风险探索史(四) 昨天最后谈到,过去,人们规避风险的唯一办法是向上天祈祷,向巫师问卦,用各种牺牲献祭来祈求平安。这几乎是所有文明都会经历的阶段。那么风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量化和管理的呢?作者认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14世纪到17世纪。这个时期人们长期信奉的教条受到挑战,新的观点不断被提出,对科学和未来的研究充满活力。 这儿接着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54年,有一个喜欢赌博又对数学感兴趣的法国贵族,向数学家帕斯卡发起一个难题挑战,请他计算一个关于两人打赌如何分配赌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具体内容比较复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有兴趣你可以找原书来看。总之,帕斯卡就这个问题和当时另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费马进行探讨,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最终发现了风险概念的数学核心——概率论。 那么概率论为什么能成为风险管理的数学基础呢?简单地说,它能把局部的随机性转化成整体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它能让我们对未来发生的意外事件作出数学上的确定判断,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甚至设计出规避风险的制度。打个比方,一个人遭遇车祸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生车祸的频率,是可以统计并大致推测的;一栋房屋遭遇火灾的风险也是无法预知的,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发生火灾的次数,是可以计算并且作出判断的。这就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儿我们得澄清,保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萌芽,但是它作为一个商业概念,直到18世纪才趋于成熟。比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某些职业的行会会组织合作社,由会员共同集资,万一哪个会员不幸身故,就可以向他的家人提供资助。 明天再接着分享。
【进观奇辩:2025年04月13日#思进财经观察##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今天周
静雅蝶舞恋花嫣
2025-04-13 04:53:26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