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苏联红军似乎是特别强的,但是在一场战役当中

文史记叙录 2025-04-13 13:03:18

1941年9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苏联红军似乎是特别强的,但是在一场战役当中竟然有66.5万的苏联红军被俘虏,这一场战役究竟发生了什么?

基辅战役之所以最终会打成那样一个结局,其实和两边的领导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相同的是这两边的领导人都和他们的领兵将领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分歧。这才一步步的导致最终的结果。

首先是德军方面,在和苏联正式开战之后,前期德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但是在后期希特勒的想法和当时德国的将军们完全不一样。之所以是将军们,主要是由于除了希特勒之外,几乎所有将领的意见都是统一的。

但在当时,即使将领们的思想再统一,也没有办法改变希特勒的决定。双方之间分歧的最大点就是在进攻方向问题上。当时大多数将领都在主张进攻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在当时进攻莫斯科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而且如果能够拿下莫斯科,可以说是好处多多,能够大范围的消灭苏联的有生力量,而且在此次战役当中更能够从根本上消灭苏联红军的抵抗意志。更重要的是,莫斯科不仅仅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个首都那么简单的。

当时苏联几乎所有的铁路和交通线都是以莫斯科为枢纽的,莫斯科周边的工业区也非常的多,只要能够拿下莫斯科,苏联几乎在这场战役当中就已经输了一半。虽然将领们说了很多,但是希特勒却不这么想,希特勒依然将重心放在乌克兰。

其实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希特勒和将领们就没有统一意见,双方之间并没有明确这一次进攻苏联的根本目标。这才造成了,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出现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局面。而这一次看的时间比较久,超过了一个月。

当时无论从气候还是实际上进攻莫斯科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当时以德军的实力是非常有可能拿下莫斯科的。如果真的按照德国将领的设想拿下了莫斯科,那么整个二战的节奏和最终的结局很有可能就会发生大的改变。

好在希特勒是不可能听这些将领的。因为希特勒心中有自己的想法,最终德国军队还是按照希特勒预想的方向发起了进攻。希特勒的主要目标其实,一直都是乌克兰,毕竟乌克兰有着很多的粮食和经济资源。

虽然德国的众多将领和希特勒的想法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人和希特勒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个人就是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其实不仅仅是德国的将领在劝自己的元首,苏联的将军们也在劝自己的领导人。

所有人都看到了德国的大军就在莫斯科的不远处,一旦真的发起进攻,那么对于苏联而言就非常危险了。所以现在必须要将防守的中心放在防守首都莫斯科上面,不过斯大林却觉得希特勒的最终目标是乌克兰。

所以斯大林坚持自己的看法,将当时苏联最强的军队放到了乌克兰方向,当时在这个方向陈兵百万,而当德国大军攻打过来的时候,苏联的总参谋长曾经提出过建议,说是放弃基辅。

结果这个建议刚刚提出来,他就成为了前总参谋长,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对斯大林提出反对意见了,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苏联的大军被德军直接包围,这时候苏联的军队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撤离时机。

德军将苏联包围之后,是不可能轻易再放开口子的,而苏联的军队在经过了前期的不断冲击之后,最终绝望了。后来许多苏军的士兵都纷纷投降,根据统计当时投降的苏联军队总共有66.5万人。

这场战役影响的范围之大,参与的人数之多都创下了很多战争史上的记录。很多人都好奇苏联为什么会被俘虏如此多的人?这些装备精良的苏联大军,如果放到我们国内的战场,很可能直接能把日本鬼子给撵走。

但是种种巧合,再加上历史必然性,才造就了这么一个结果。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