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真是棋高一着,不服不行!原来如今渤海能完全属于中国,没有一艘外船赶路,完全是因为当年毛主席的这句话。
关于宽度究竟定多少的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我们刚刚建国,很多事情都还在探索和完善当中。当时最初提出来将中国领海宽度彻底定下来是毛主席,不过毛主席最初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周总理。
当时周总理接到毛主席的指示之后,将许多法律和国际法方面的专家都喊了过来,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和研究,首先就是看一下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究竟是如何定制领海宽度的?
虽然我们并不一定会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完全一样,但是最起码也有一个参考,在定领海宽度的时候不会显得太特立独行。在当时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当中领海宽度其实并没有确定性的答案,不过在当时有两个数字是比较多的。
其中一个是3海里,而另一个是12海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领海宽度定为三海里的国家,大多数都是当时的一些西方强国,例如美国和英国等等,而定义大于三海里以及12海里的国家大多数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其实这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将领海宽度定的比较短,就是为了方便他们对于其他国家进行掠夺,领海宽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关乎着一个国家海岸线的国防安全,所以大多数国家在定这个宽度的时候,往往都是想要定的宽一点。
只有这个距离越大,自己就能够有更大的纵深和更好的防守空间。但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真正敢于侵略他们的国家本身就比较少,而且由于武器和装备力量的先进,就算是比较短,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反击。
所以在这方面其实他们是根本不怕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其他国家和他们一样将领海宽度定的比较短,以后就可以更加方便他们这些发达国家进行掠夺。所以当时美国和英国以及其他的西方国家都在国际上提倡,让所有国家都将领海宽度定的短一点。
但是毕竟每个国家都是有自己考虑的,所以很多不是特别发达的国家,就主张将自己的领海宽度定的稍微宽一点。当时倪徵燠也接受到了周总理的邀请,随后倪徵燠就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比较推崇的是12海里。
毕竟当时我们国家还不属于发达国家,很多方面和西方这些发达国家都是有所差距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宽的领海宽度去保卫自己的领海和领土安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限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骚扰和侵略。
当时周总理和毛主席也问了其他专家的意见,但是国内许多了解国际法的专家都推崇3海里,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其实内心当中还是惧怕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害怕万一将领海宽度定成12海里会惹怒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
甚至在不清楚对方态度的情况下,就揣测万一这么定了,美国和英国就会打过来,正是由于这种想法作祟,吓得根本就不敢考虑12海里的这种情况,为了影响毛主席的判断,这些专家还搬出了海牙协议。
毛主席了解所有情况之后,给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我们国家就定成十二海里,这对于我们国家是非常有利的,其实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西方发达国家的态度,因为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问题。
而且毛主席也非常霸气的表示,就算美国和英国打过来,我们也不用怕的,毕竟朝鲜战役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其实当时还有一个插曲,之所以我们也定的是12海里,而不是超越12海里。
是由于毛主席在了解部队实际情况之后发现我们的火炮当时打不了那么远。如果我们的火炮足够先进,不知道老人家是否会将这个海岸线定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