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成龙来到北京拍戏,在一次闲逛中被一位房产中介“忽悠”,冲动之下购买了八套四合院,总共花费了400万港币。成龙满心欢喜地将此事告知朋友们,却没想到换来的却是阵阵嘲笑:“你是不是脑子糊涂了?花这么多钱,买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
那时的北京城,还没有如今满街的玻璃幕墙,灰砖灰瓦的四合院在胡同里错落有致。这位香港电影圈最炙手可热的武打明星,带着剧组来拍戏,住不惯招待所的水泥房,便成天在青砖巷子里溜达。谁曾想,这一溜达,竟溜达出了一个让全香港都笑掉大牙的故事。
成龙揣着鼓鼓的钱包,正愁没地方花,就碰到了一个西装革履的房产中介。中介指着那墙皮剥落的门楼子,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前清贝勒爷住过的宅子,门墩上的石狮子都是前朝工匠精心雕琢的。
成龙伸着脖子瞅了瞅那掉漆的雕花门框,抬脚跨过门槛,差点被青苔滑倒。院子里歪脖子枣树底下堆着蜂窝煤,房檐底下晾着街坊的衣物,西厢房窗根儿还摆着几个腌菜坛子。
用四百万元港币换八套四合院,在当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足够买下尖沙咀半层写字楼了。消息传回香港,茶餐厅里天天有人拿着报纸乐不可支:“花大钱买破烂,这傻小子肯定是被北佬给忽悠了。”
就连他老爹从安徽过来看房,站在漏风的堂屋里也直摇头。
但成龙却乐呵呵地往屋里搬红木家具,还特地从苏州请来老师傅修葺房梁。老师傅举着油灯照房柁,忽然“咦”了一声,说这斗拱的榫卯是明朝的工法,比香港那些水泥盒子可结实多了。
装修队刨开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底下竟露出整块的城砖。瓦匠头子捧着块碎瓦片直咂嘴,说这是正经的官窑琉璃瓦,前清时只有贝勒府才用得起。
住进来之后,成龙才真切地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冬天西北风顺着窗缝往被窝里钻,起夜还得摸黑去胡同口的公厕。有回拍夜戏回来,他裹着军大衣蹲茅坑,差点被收夜香的板车撞进粪坑。
气得他连夜喊工人在耳房砌了个抽水马桶,结果化粪池管子接不上市政管网,每月还得花两千块雇人掏粪。
然而,转机来得比电视剧还突然。2008年奥运会前,几个外国建筑学家举着相机在胡同里转悠,一眼就看中了成龙家修葺一新的垂花门,激动得直拍大腿。
原先笑话他的朋友全都傻了眼。当初五十万买进的破院子,眼下光地皮就值两个亿。更稀罕的是,其中一套康有为住过的院子,雕着维新派诗句的影壁墙还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
故宫博物院的人三番五次地来找他,想让他捐出来当名人故居。最后,新加坡来的人捧着文化交流协议,把七套院子的构件编号拆走,在滨海湾边上原样重建了个“老北京文化园”。
剩下那套翻修成会所的老宅子,现在成了影视圈谈项目的风水宝地。投资方坐在百年枣树下喝普洱,总要听大明星讲当年买房的趣事。
有回喝高了,成龙指着月亮门上的裂纹说:“当年觉得这纹路丑,现在看倒像条龙——所以说啊,老物件得细细品味,就跟咱们拍电影似的,好本子都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