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央视主持人李瑞英在新闻联播开播前十五分钟,突然电话响了,喊着“瑞英,

牧童的娱论 2025-04-13 13:47:41

1998年,央视主持人李瑞英在新闻联播开播前十五分钟,突然电话响了,喊着“瑞英,儿子跳楼了”李瑞英忍着泪水,命令自己继续录制完节目。   1998年的一天晚上,央视新闻部如往常一样秩序井然,《新闻联播》即将在晚上七点准时播出,而此刻的主持人李瑞英,正在化妆间做着最后的准备。   那一年,她38岁,是央视最核心的播音员之一,稳重、知性、从容,是无数观众心中“国家声音”的化身。   当晚18:45,距离《新闻联播》播出只剩下15分钟,李瑞英刚刚换好主持服,坐在化妆镜前确认妆面,这时,她放在桌边的“大哥大”忽然震动起来。   电话来自丈夫,声音撕裂而焦急:“瑞英,儿子出事了!他跳楼了,现在在医院抢救!” 这句话如一道惊雷劈入她的心脏。   儿子还没多大,性格一向温和乖巧,怎么会跳楼?她的脑子一片空白,手指颤抖,话几乎说不出口。   “现在情况怎么样?!”   “刚送进医院,人有意识,但昏迷了几分钟……”   电话那头语无伦次,李瑞英的心却瞬间跌入谷底。   她想立刻奔向医院,想扔下手中一切,但她知道,离直播只有15分钟了。   《新闻联播》是国家级节目,主持人临时更换将引发连锁技术调整,甚至可能出现播出事故。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一刻她都无法抽身。   她望着镜中自己,深吸一口气,脸色苍白,但眼神坚定。   她回拨电话,声音带着强撑的镇定:“你先守着他,不管医生说什么,等我直播结束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这边播完就赶过去。”   导播看到她脸色异常,轻声问:“李姐,您没事吧?”   她只是点头,说了句:“开始吧。”   19:00整,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李瑞英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声音一如既往地清晰、温和、有力。   没人知道,播音台下,她双手死死攥着主持稿,指节泛白。   她播报着国家新出台的财政政策,也播报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但每念一段,她都在心里默念:“快点结束,快点……”   25分钟后,节目顺利结束,导播一声“收工”,李瑞英立刻起身冲出演播厅,连化妆都未来得及卸,便直奔医院。   所幸,儿子伤势并未如最初担忧般严重,坠落高度约为两层楼。   诊断结果是轻微脑震荡和软组织挫伤,无骨折,无生命危险。   医生说,他极可能是长期积压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情绪导致情绪崩溃,一时冲动所致。   李瑞英在病床前,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她握住儿子的手,一遍遍说:“妈妈对不起,妈妈没早点发现你有问题。”   对于这件事,有人力挺李瑞英,“那是一个职业素养极高的决定,国家任务当前,她没有选择逃避,是责任感的体现。”   也有人表示质疑:“孩子跳楼了还要主持节目?当妈的心在哪儿?她太冷血了吧。” 一时间,舆论两极分化,有赞誉也有批判。   有人说她是“钢铁女主播”,也有人批她“太职业,失去了母性”。   面对争议,李瑞英没有出面回应,只是在私下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才说了这句话。   “那天我不是没有恐惧、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必须做出选择。当我说完‘感谢您的收看’那一刻,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到底承受了什么。”   时间过去多年,如今回看那件事,它不再只是一个主持人的个人遭遇,而成为一个关于“职业与亲情”的社会讨论话题。   李瑞英之后在节目中更加沉稳,也更加低调,她对家庭的陪伴,也更有了深切的反思。她曾私下坦言:“我们总说工作重要,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而那期《新闻联播》,成了业内心照不宣的一次“高压完成任务”的传奇。   信息来源:ZAKER新闻 社会百态八卦手册说TA  

0 阅读:4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