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汤(当归芍药散汤剂化用)
一、方剂来源与组成
1. 来源:
源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当归芍药散”,临床常以汤剂形式灵活运用,称为“当归芍药汤”。
2. 组成(经典配伍):
- 当归 9克、芍药 30克(重用)、川芎 6克、茯苓 12克、白术 12克、泽泻 15克。
(注:剂量可随证加减,如血虚明显加熟地,气滞加香附、柴胡等。)
二、功效与主治
1. 核心功效:
- 养血调肝: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活血,柔肝止痛(芍药善缓急止痛)。
- 健脾利湿:茯苓、白术健脾益气,泽泻利水渗湿,改善脾虚湿盛。
- 调和肝脾:针对肝郁血虚、脾虚湿蕴证,使“血足肝柔,脾健湿去”。
2. 主治病症(中医辨证):
- 妇科疾病:
- 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色淡,或经行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盆腔炎(属血虚湿瘀者)。
- 妊娠期腹中拘急疼痛(胎漏伴脾虚湿盛)、产后恶露不尽。
- 内科病症:
- 肝郁脾虚型腹痛(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肠胃炎,症见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伴乏力、纳差)。
- 慢性肝病、黄褐斑(属肝血不足、脾虚湿滞者)。
三、临床应用与现代研究
1.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 现代临床常加减化裁,如治痛经加桃仁、红花;治脾虚加党参、黄芪。
2. 现代药理研究(部分结论):
- 调节子宫平滑肌:芍药苷可缓解痉挛,减轻痛经。
- 抗炎镇痛:当归、芍药成分有抗炎作用,改善慢性炎症反应。
- 改善微循环:川芎嗪扩张血管,茯苓多糖调节免疫,适合血虚血瘀兼湿阻的病理状态。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
1. 适用人群:
- 适合 血虚肝郁、脾虚湿盛 者,常见症状:面色萎黄、乏力纳差、胸胁胀满、腹痛绵绵、舌淡苔白腻。
2. 禁忌:
- 湿热炽盛(如口苦、舌苔黄腻、小便短赤)或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者慎用。
- 非“肝脾不和”证型(如纯血瘀、纯气滞)不宜单用,需配伍其他药物。
- 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活血(川芎用量宜小)。
五、经典原文参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妇人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总结
当归芍药汤以“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为核心,是中医治疗肝脾不和、血虚湿瘀证的经典方剂,尤其在妇科和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使用时需辨证准确,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调整配伍与剂量。